还原主义的阵营,在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是比较单纯的,在历史上的表现形式有:(朴素)原子主义、机械主义和物理主义。现代还原主义的基本信条是:用物理、化学作用和自然选择足以解释一切生命现象。具体地说,是用物理、化学作用解释功能性的生命现象,而对历史性生命现象也即生物进化的解释,则除了物理、化学作用(基因漂移、基因组自组织等)之外,还需要加入自然选择的因素。
整体主义虽然迟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才由史末资(J. C. Smuts)正式提出(Smuts 1926),但历史上各种反还原主义的思潮都可归入这一阵营,包括:泛灵论、目的论、神创论、活力主义、拉马克主义、米丘林-李森科主义等。这些思潮都已在生物学界失去了市场,只在生物学界之外还有信徒。由于整体主义向来就是以反还原主义的面目出现的,至今仍然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并无一个统一的阵营。其中,有反科学的,例如“科学神创论”、智能设计论(二者都是神创论的现代形式);有接近信仰的,例如盖娅假说;也有属于科学思想的,例如迈尔(E. Mayr)、古尔德(S. J. Gould)所主张的机体论。在此我们只讨论属于科学的整体主义,并称之为现代整体主义。
两极世界理论认为,近现代西方科学文化传统的本质是还原主义的。[1]
尽管两派人马在论战时,倾向于歪曲、丑化对方的观点,而事实上,两派的相同点远多于不同点,界限已变得相当模糊。这些相同点,有的原属还原主义而被整体主义采用,有的原属整体主义而被还原主义采用,可以说,是两派长期对抗之后所达成的一定程度的融合。这些融合包括:
一、否定目的论。现代整体主义已抛弃了早期整体主义的目的论色彩,不再认为冥冥之中有一种目的引导着生物进化、发育。对生命现象的看法,双方都是彻底的唯物主义和自然主义。
二、构成性还原主义(Constitutive Reductionism)。这是迈尔提出的一个概念(Mayr 1982)。它认为生物的物质组成与非生物完全相同,生命现象不违背物理、化学原理,也不存在只在生物体起作用的特殊的物理定律。现代整体主义已抛弃早期整体主义的活力主义性质,而承认构成性还原主义。
三、整体、动态观念。现在两派都强调研究各组分之间的动态关系,避免将组分孤立地、静止地看待。值得指出的是,将以整体性为原则的系统论等同于整体主义是错误的。被归入系统科学的博弈论、非平衡态自组织理论,即都属于还原主义的。最近生物学博弈论的创建者梅纳德·史密斯(J. Maynard Smith)出了一本小册子(Maynard Smith 1998),试图根据进化发育生物学的新成果调和还原主义和整体主义。但他把还原主义等同于控制的,把整体主义等同于动态的,并不恰当。自组织的动态过程可以经由物理、化学原理推导,因此也是还原主义的。进化发育生物学的新成果对还原主义是一个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