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州因隋代曾于此置邓州而得名。民国二年(1913年),改置邓县。1988年,改置邓州市,延续古封国“邓”之专名。
邓州,《山海经》和《史记》均有记载,根据邓州发现的八里岗仰韶文化遗址推断,在6400多年前便有人类生存。
夏、商、西周、春秋早期,诸侯国邓国的国都就在邓州,邓国还有一个附属国鄾国(在今襄阳市北)。[31]
楚文王十二年(前678年),楚国灭邓国,结束了邓国长达1274年的历史,随后楚国在今邓州城区穰城路一带取“禾实丰登”之义设置穰邑。怀王十七年(前312年),韩国袭楚国,夺取穰邑。
秦昭王十一年(前296年),秦国打败韩国,取穰,穰遂为秦地。昭王三十五年(前272年),设置南阳郡(治宛),邓州隶属之。
东汉建安二年(197年),曹操率大军发起宛城之战,围张绣于穰,邓州航运顺畅,湍河经新野汇白河入汉水再通长江。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在穰城南郊开挖运粮河(今为小漕河),把邓州作为后方粮仓,为赤壁之战运粮草,供应前方作战。
北魏太和二十一年(497年),孝文帝从邓州区位、地理、物产等方面综合谋略,把南北朝以前一直设在汉水以南的荆州治所迁至穰,穰随之成为北魏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为邓州历史上辖区最大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