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体凝固特点:
达到一定温度才开始凝固;
凝固时温度保持不变;
凝固时固液并存;
凝固一定放热。
非晶体凝固特点:
凝固时温度持续下降;
凝固时放热。[1]
凝固图像清楚地说明了晶体与非晶体的凝固状态,以及各个时间段的凝固性质。
注:正常大气压下,单位(℃)
金刚石:3550
钨:3410
纯铁:1535
各种钢:1300~1400
各种铸铁:1200左右
铜:1083
金:1064
银:962
铝:660
镁:648.8
铅:327
锡:232
硫:112
钠:97.8
萘:80
硫代硫酸钠(海波):48
溴:-7.2
汞(水银):-39
氨:-77.7
氯:-101
酒精:-117
氮:-210
氧:-218
氢:-259
从上可以得出:凝固点指的是一个温度,在这个温度时,液体会逐渐变成固体。各种液体的凝固点是不一样的。[2][3]
例题:凝固点高是什么意思,是温度高还是温度低?
解析:凝固点高是一个相对概念,一个物体的凝固点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凝固点高,那就说明这个物体凝固的时候比另一个物体凝固的时候对温度的要求低一些,也就是说,在一个比较高的温度就能凝固了。 所以说,凝固点高就是相对来说温度高。
物态变化有三种特殊点:凝固点、沸点、熔点。
熔点是指晶体由固态转为液态的临界温度,凝固点是晶体由液态变成固态的临界温度。所以,这两个点都是晶体在统一临界状态下的温度。同一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是同一个温度,只不过是考虑的物态变化方向不同,从而叫出了不同的名字,当物质从固态变化为液态时,叫熔点;当物质从液态变化为固态时,这个温度叫凝固点。[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