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不明原因肺炎”不是一个严谨的医学概念,但作为筛选SARS、人禽流感等具有一定特殊临床表现和一定传染性的一类肺炎还是有一定意义的。这对及时发现可疑病例,早期发出预警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及早防范还是很有意义的。 肺解剖图
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是指同时具备以下4条不能做出明确诊断的肺炎病例: 肺
1、发热(≥38℃);
2、具有肺炎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影像学特征;
3、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降低或正常,或淋巴细胞分类计数减少;
4、经抗生素规范治疗3~5天,病情无明显改善。
根据具体的流行病学特点和患者的高危因素又可以分为SARS预警病例和人禽流感预警病例。
一、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应同时具备以下4条,不能明确诊断为其它疾病的肺炎病例:
1、发热(腋温≥38℃);
2、具有肺炎的影像学特征;
3、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降低或正常、淋巴细胞分类计数减少;
4、经规范抗菌药物治疗3-5天(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颁布的2006版“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详见附件2),病情无明显改善或成进行性加重。
二、聚集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两周内发生的有流行病学相关的2例或2例以上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有流行病学相关性是指病例发病前曾经共同居住、生活、工作、暴露于同一环境,或有过密切接触,或疾病控制专业人员认为有流行病学相关性的其它情况,具体判断需有临床医务人员在接诊过程中详细询问病例的流行病学史,或由疾病控制专业人员经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后予以判断)。
三、报告方法: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发现符合不明原因肺炎定义的病例后,应立即报告医疗机构相关部门,由医疗机构在12小时内组织本单位专家组进行会诊和排查,仍不能明确诊断的,应立即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注明“不明原因肺炎”并进行网络直报。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应立即向当地县级疾控机构报告,并于24小时内将填写完成的传染病报告卡寄出。县级疾控机构在接到电话报告后,应立即进行网络直报。
县级疾控机构要将发现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情况及时向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医务人员在发现聚集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后,医院应立即组织本院专家组进行会诊,并进行网络直报,同时向县级疾控机构报告。县级疾控机构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向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不具备相应诊治条件的乡镇、社区等基层医疗机构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时,应立即将其转至县级及以上医院进行诊治,由接收病例的医院进行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网络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