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化是实践上升到理论的过程,主要是理论概括和升华的过程,成为中华民族的一部分,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有中国的特性,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1] 。这一概念不仅是文化融合的体现,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基础。
截至2023年,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已实现以下成果:
术语诠释:完成1100条术语的英文翻译及诠释工作,涵盖中华文明精神标识的核心内容[2]。
出版体系:已完成1100条术语的诠释和英文翻译工作,出版系列图书170多种,构建起立体化的传播产品体系[2]。
国际合作: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多语种国际版权合作,推动术语的多语种翻译及跨文化传播[2]。
2023年出版的《中国传统法治文化术语》系统梳理了传统法治概念,并将其翻译为多语种版本,旨在为全面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支撑,同时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的国际法治交流。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术语工程)自2014年启动以来,已完成1100条术语的诠释和英文翻译工作,出版系列图书170多种,并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多语种国际版权合作。中国政法大学党委书记胡明提出,构建中华文化法治体系需创新研究方法,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的国际定义权和解释权[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