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早在先秦时期,天山以北从阿尔泰到巴尔喀什湖以东这一广大地区,是塞种人的游牧地。
先秦、秦
西汉前,乌尔禾属姑师国。姑师后来称车师,分为前、后两部。乌尔禾属于车师后部。
汉、三国和两晋
乌尔禾地区属于乌孙国管辖。
汉元帝(前48—33年)时,乌尔禾位于乌孙国东北边境上,与今玛纳斯县西北部相望。
南北朝
乌尔禾地区属于高车国。
隋、唐
属于西突厥铁勒部。
贞观十四年(640年),唐太宗在可汗浮图城(吉木萨尔)设庭州,作为天山以北的行政机构,乌尔禾属庭州管辖。
长安二年(702年),在庭州设立北庭大都护府,管辖东从哈密西至里海北部的辽阔地区。乌尔禾属于北庭大都护府下设的盐泊州都督府管辖。
五代
西域出现几个地方政权并立的局面。乌尔禾地区属于高昌回鹘王国。
为西辽回鹘地。
为别失八里行尚书省所管辖。
乌尔禾地区属于蒙古厄鲁特地,后为蒙古准噶尔呼拉玛部游牧地。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游牧于伏尔加河下游河畔的蒙古族土尔扈特部落,为了摆脱沙皇俄国的压迫和奴役,在渥巴锡等人的率领下毅然离开伏尔加河,经过长途艰苦跋涉,终于在同年7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在中华民族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8月至9月,回归祖国的新土尔扈特部,舍楞属下的358户1350人,进入乌尔禾白杨河流域。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十月,令舍楞从白杨河移驻外蒙科布多,改由策伯克多尔济属下的2151户9565人在白杨河安置,冬季移往和布克赛尔。乌尔禾乡蒙古族群众,是策伯克多尔济所属部众的后代。乾隆封策伯克多尔济为布延图亲王,亲王府下辖三个旗(相当于副县级),分为南旗、中族和北旗,旗下分苏木(相当于乡级)。亲王府直属的北旗,辖大右、小右,大左,小左4个苏木。居住在乌尔禾的蒙古人,大部分是亲王府直属北旗小右苏木的臣民。苏木政权的行政长官为“大玛尔”(相当于乡长),负责管理乌尔禾地区的治安,喜庆,生产,兵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