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种思想在没有被绝对的否认之前,那么这种思想所形成的视角、背景、判断以及它所述说的意义,都会有着一定程度上的客观价值所在,而这种思想的价值则在于它所被认可的程度和意义,就是人对于这种思想的理解感知,这是人性思维里最简单、也是最真实的评定所在,这也就评定出一种思想是否伟大,而这种思想又是否可以成为价值观的由来。[1]
价值观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在特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人们的价值观总是相对稳定和持久的。比如,对某种人或事物的好坏总有一个看法和评价,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这种看法不会改变。
在不同时代、不同社会生活环境中形成的价值观是不同的。一个人的价值观是从出生开始,在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下,逐步形成的。一个人所处的社会生产方式及其所处的经济地位,对其价值观的形成有决定性的影响。当然,报刊、电视和广播等宣传的观点以及父母、老师、朋友和公众名人的观点与行为,对一个人的价值观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指用以区分好与坏的标准,是根据个人内心的尺度进行衡量和评价的,这些标准都可以称为价值观。
价值观对人们自身行为的定向和调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价值观决定人的自我认识,它直接影响和决定一个人的理想、信念、生活目标和追求方向的性质。价值观的作用大致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价值观对动机有导向的作用,人们行为的动机受价值观的支配和制约,价值观对动机模式有重要影响,在同样的客观条件下,具有不同价值观的人,其动机模式不同,产生的行为也不相同,动机的目的方向受价值观的支配,只有那些经过价值判断被认为是可取的,才能转换为行为的动机,并以此为目标引导人们的行为。
2.价值观反映人们的认知和需求状况,价值观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及行为结果的评价和看法,因而,它从某个方面反映了人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反映了人的主观认知世界。
1.价值观思想认识上的统一是人际关系的基石。
2.价值观利益上的互动和协调是人际关系的核心。
3.价值观信息上的沟通是健康人际关系形成的关键。
4.价值观实践上的一致是人际关系的保证。
较著名的研究如奥尔波特等人的价值观研究、M.莫里斯的生活方式问卷、M.罗基奇的价值调查表等。 价值观研究奥尔波特-弗农-林赛量表(1931、1951、1960),用以测量6种基本价值观的相对力量。该测验是根据德国哲学家E.施普兰格尔区分的6种理想价值型编制的。它们是:理论的(重经验、理性)、政治的(重权力和影响)、经济的(重实用、功利)、审美的(重形式、和谐)、社会的(重利他和情爱)及宗教的(重宇宙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