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这个词16世纪出现在法语中,即指挥军事远征的人。18世纪,法国人用这个词定义其它种类冒险活动的人。1755年,法国经济学家理查德·坎博龙将企业家精神定义为“承担不确定性”;1815年,萨伊《政治经济学概论》第一次将企业家列入经济发展的要素之一,尽管萨伊忽略了资本形成的创造性和责任心——企业家精神重要的两翼。
将企业家和经济联系起来很久以来已经被当作一种标准。事实上50年代以前对于企业家的大多数定义和引用都来自于经济学。康蒂永·R提出了上面的说法,著名的法国经济学家巴普蒂丝塔以及20世纪的经济学天才熊彼特都论述过企业家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所以说“企业家”的概念是18世纪的经济学家引进的,并且继续在20世纪吸引着经济学家的兴趣。当前,这个词已经成为自由企业和资本主义的同义词,或者至少是密切相关的词。同样,人们普遍认为企业家是带来改变的原动力,他们给企业带来创造性的想法,并帮助企业增长、盈利,应具备社会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1]
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家所拥有的一种与众不同的精神特质。[2]
创新思维是企业家精神的鲜活灵魂。任何成功的企业都是在创新中产生、发展、壮大的,企业家的创新精神是无孔不入的,有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组织创新,归根结底是思维创新。成功的企业家,无一不是思维创新的“大师”,不仅要启其端,更要善其事,而且灵魂深处始终要有“一波未了一波生”的创新亢奋。企业家只要滋生出“创业易,守业难,推动企业不断创造重生的奇迹,更加难上加难”的感叹,就说明他的创新思维枯竭了,创新灵魂黯淡了。只要创新的步伐不停顿,企业家就能够发现一般人无法发现的机会,就能够调动一般人不能调动的资源、就能够的找到一般人无法想象的绝招。企业家就会像是一棵大漠中不倒的胡杨,永远有昂首挺立的顽强生命力。[2]
企业家要拥有家国情怀,弘扬爱国敬业、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精神。爱国敬业,是企业家的道德底线;遵纪守法,是企业家经营发展的底线;艰苦奋斗,是企业家的初心也是基业长青的秘诀。[3]
工匠精神是企业家精神的不变本色。在海外考察时常常惊奇地发现,欧美国家的一些家族小企业,虽然历尽百余年的历史沧桑,但直到如今仍然在某个细小的产品领域独占鳌头,保持着全球领先地位。原因就是这些小企业虽然传承了几代人,但在产品的精密制造上,仍然严格遵循着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从来不弄虚作假、偷工减料。这种可贵的工匠精神,是一种让人钦佩的“职业道德”,也是一种让人感奋的“达人追求”。[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