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光绪年间刊行的《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九回最早记载该成语:"如今他老人家有财无后,死下来又没个传宗接代的人",展现其在晚清白话文学中的使用。现代作家巴金在《秋》第三十七章中写道:"万一生个儿子也可以传宗接代",形成跨越时代的文学印证[1] [2] 。2024年《汉语成语源流大辞典》修订版的编校记录显示,该成语曾被列为漏收条目,侧面印证其成语地位的学术争议。
成语接龙文献显示,'传宗接代'常与'薪尽火传''代马望北'等形成语义链,体现其在成语系统中的衔接功能。近义系统中"后继有人"强调事业传承,而本成语侧重血缘延续;反义词"后继无人"则构成完整对立项[1] [2] 。
在命名文化中,该成语直接影响传统起名方式。2019猪年起名指南记载,选用'祖、宗、昌'等字为男孩命名,体现男子继承父业、传宗接代、光宗耀祖的愿望。这种文化现象与成语语义形成互文关系,反映语言单位对社会观念的固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