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派(avant garde),借助法语军事术语“先锋”一词,最初用以指19世纪中叶法国和俄国往往带有政治性的激进艺术家,后来指各时期具有革新实践精神的艺术家。埃兹拉·庞德(Ezra Pound)曾提到:“艺术家是种族的触角”(“The artist is the antennae of the race”)[4] ,强调了艺术家在感知和反映社会变革方面的敏锐性和前瞻性。
先锋派是现代主义诸流派之一,但绝不能说现代主义就是先锋派。举个例子,先锋派反对同样作为现代主义流派之一的唯美主义所提倡的艺术自律。
先锋派的特征就是打破传统的艺术体制,而艺术自律就是传统艺术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前卫的艺术表现形式只不过是先锋派的表现手法,并不是先锋派的内核。先锋派的实质应该是提倡打破艺术自律,干预生活实践的。所以说,小资情调、孤独艺术、后现代主义所推崇的那些只打破而不建立的艺术,都不是先锋派艺术!
“先锋派”的艺术特征表现为反对传统文化,刻意违反约定俗成的创作原则,及欣赏习惯。片面追求艺术形式和风格上的新奇;坚持艺术超乎一切之上,不承担任何义务;注重发掘内心世界,细腻描绘梦境和神秘抽象的瞬间世界,其技巧上广泛采用暗示,隐喻,象征,联想,意象,通感和知觉化,以挖掘人物内心奥秘,意识的流动,让不相干的事件组成齐头并进的多层次结构的特点。
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先锋派,先锋派的定义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先锋派”本质上是一个开放的和动态的概念。这一概念在中国,它的比喻性意义要大于它的实际意义。
先锋派在广泛的意义上指那些文学艺术的前卫,为文学共同体的难解题活动充当前卫的实验者。
抽象表现主义
眼镜蛇(Cobra)
建构主义
立体主义
达达主义
道格玛95
表现主义
未来主义
Fluxus
Incoherents
Lettrisme
Mail art
现代主义
Neoism
No Wave
原始主义
Free Jazz
普普艺术
Situationist
社会现实主义
Spart
超现实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