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三层核心含义:
自然景象:特指雨雪停歇后清风吹拂、明月朗照的澄澈景致,如《谢罗尚书启》"霁月光风,终然洒落"的描绘
品格特质:比喻胸襟开阔的坦荡人格,陈毅在1946年用"光风霁月"赞颂叶挺赤诚率真的革命者形象[1]
政治象征:借指社会安定的清明政局,《鸡鸣偶记》以'光风霁月'暗喻理想的社会状态
宋代黄庭坚在《濂溪诗序》中首创该成语的文学化使用,以"光风霁月"比拟周敦颐(周茂叔)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1] 。明代苏濬《鸡鸣偶记》将其扩展至社会层面,形成'风光月霁'的异形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