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由莫·皮雅杰秘密创刊于贝尔格莱德,后遭王国政府查禁。1946年10月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作为南共联盟中央机关报复刊[5]
1952年11月南斯拉夫共产党更名为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后,继续承担中央理论刊物职能[3][5]
1983年时仍保持周报形式,报社位于贝尔格莱德,由中央委员会直接管辖[1]
1948年共产党工人党情报局通过《关于南斯拉夫共产党的内部情况》决议案后,该报持续阐释南共联盟独立自主路线,被苏联共产党等认为违背马克思列宁主义原则[2]
在1958年通过的纲领草案中主张"社会主义自治制度",提出非暴力和平过渡理论,引发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多国共产党和工人党的系统性批判[2]
1963年后配合铁托集团政策调整,支持农村集体化解散(1951年起)、城市私有经济扩大等改革方向[2][3]
苏联共产党在1948年决议中指出南斯拉夫共产党领导层传播"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观点[2]
中国共产党自1958年起通过《人民日报》等媒体持续批判其"现代修正主义"特征,重点针对无产阶级专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等问题
欧美共产党组织对其"工人自治"理论存在分化立场,部分西欧政党将其视作社会主义新模式参考
编委会成员由南共联盟中央委员会直接任命[1]
20世纪80年代实行主编负责制,前主编奥特曼博士曾主持《共产主义者周报》工作多年[1]
经费来源于南共联盟中央财政拨款,不设商业广告[1]
南共联盟官方编纂的《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历史》将其定义为"理论斗争的核心阵地"[4]
铁托在1977年讲话中强调该报"在社会主义自治理论传播中发挥不可替代作用"[4]
国际学术界普遍视其为研究南斯拉夫道路与苏南分裂的一手史料[2][3]
复刊初期采用铅印技术,1970年代升级胶版印刷设备[1]
除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版外,另设斯洛文尼亚语、马其顿语等联邦成员国语言版本[5]
重要社论需经南共联盟中央主席团审定后刊发[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