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初期
有关解州关帝祖庙的创始记载,目前有两种说法:一是庙内碑文和《解州全志》记载,解州关帝祖庙创建于陈、隋(557—618年)时期;二是《中国名胜词典》记载,“创建于隋开皇九年(589年)”。二说时间虽异,但节点相同,都是隋初。 共16张 关帝庙
宋大中祥符间(1008—1016年),解州关帝祖庙第一次重建。 崇宁殿前铁人
宋元祐七年(1092年),知州张杲之重修。
金大定三年(1163年),管军范公重修殿宇,贡士南涛作文记述;金泰和四年(1204年),再次重修。
元至元三年(1266年),先有靖应真人姜善信奉元世祖忽必烈之旨护持解州关庙,并两建道院于关庙之左,称崇宁宫(即今之解州关帝祖庙东宫),从属于主庙。其徒孙张志安在大德七年(1303年)地震损坏关庙之后重新修葺,起始于至治三年(1323年),完工于泰定元年(1324年)。[20]
明朝时期
明初,关公仰崇之风继续沿袭,官民对解州关庙的修缮也持续不断。弘治年间(1488年—1505年)初定祀典,嘉靖期间(1522年—1566年)官祭升格。[20] 御书楼
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知州张宁重构正殿。
明正德五年(1510年)七月,知州李文敏主持修庙,正德九年(1514年)十月落成,绘饰萧墙,立义勇、壮缪两座坊牌,铸铁人、铁马、铁狮子各一对,翻新寝宫。
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知州解情捐钱,命儒官张濡、道正杨演澄、乡人姚安等修葺庙宇。
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知州孔天叙主持修庙,重修正殿、寝宫、行廊,台砌坊壁。
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解州关帝祖庙在大地震中毁坏严重。
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六月,知州王维宁主持重建工程,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完工。
明隆庆元年(1567年),解州知州吕文南重修乐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