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永乐二年(1404年),属滦州孩古社。
清代时期,沿明制,仍属滦州。
民国时期,建古冶镇,属滦县。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12月,划归唐山市。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1月,属唐山市第七区;同年6月,划出,设第十区。
1950年6月,属合并后的唐山市第七区。
1955年3月,属东矿区。
1956年8月,建古冶铁路南、古冶铁路北2个街道。
1959年4月,合并为古冶街道;同年10月,郊区习家套、于家套、解家套、李家套、西营套5个村并入。
1960年4月,以古冶铁路地区为主,划入辖区工厂、小学、街道,成立古冶城市人民公社。
1961年12月,古冶铁路地区、学校等划出,改建古冶街道人民公社。
1968年4月,成立古冶街道革命委员会。
1980年12月,撤销革委会,恢复古冶街道。[2]
2011年末,古冶街道辖6个社区:西新楼第一、西新楼第二、西耐、新园、绿野二、民安佳园。[2]
截至2020年6月,古冶街道辖7个社区:西新楼第一社区、西新楼第二社区、西耐社区、新园社区、民安佳园社区、绿野第二社区、新城社区,[3] 街道办事处驻古林副路与车站南路交叉口西侧。[2]
位置境域
古冶街道地处古冶区中部,东隔古榛路与京华街道为邻,东南、南分别至烟子池道口和古冶南马路与林西街道及大庄坨乡相连,西、北与习家套乡接壤,辖区总面积2.08平方千米。[2]
古冶街道
2010年末,古冶街道常住人口为26742人。[1]
2011年末,古冶街道总人口18313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7266人,城镇化率94.28%。另有流动人口1047人。总人口中,男性9345人,占51.03%;女性8968人,占48.97%;14岁以下1257人,占6.86%;15—64岁14570人,占79.56%;65岁以上2486人,占13.58%。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17477人,占95.43%;有回、满、蒙古、鄂伦春、瑶、哈尼等9个少数民族,共836人,占4.57%;其中回族779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93.18%;满族44人,占5.26%。2011年,人口出生率4.7‰,人口死亡率6.1‰,人口自然增长率-1.4‰。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8804人。[2] 共2张 古冶街道办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