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形大,一般个体在3千克以上,大者可达50千克,身长在1米以上,但曾经有发现长达4米,重达90千克的个体。体长形,略侧扁,呈圆筒形;头部略扁平,吻尖,口端位,口裂大;上颌骨明显、游离,其末端延伸达眼后缘之后;上、下颌骨、犁骨、腭骨和舌上均有向内倾斜的锐齿;具脂鳍,较发达;鳞极细小,椭圆形,鳞上环片排列极为清晰,无辐射沟,侧线完全;正尾型,尾鳍分叉较浅;鳃弓外侧鳃耙粗壮;胃较明显而大,中间有一弯曲,形成“V”字形,分前后两部分,消化管一般等于体长;具有幽门盲囊;头部、体侧和鳃盖有分散排列的暗黑色小“十”字形斑点;背鳍条Ⅲ-Ⅳ:10-11,臀鳍条Ⅲ- Ⅳ:9-10,胸鳍条Ⅰ:13-15,腹鳍条Ⅰ:9-10,侧线鳞141-211,侧线上鳞26-30。侧线下鳞26-30,鳃耙11-12,腮弧骨11-13,幽门垂184-195,脊椎骨72-75。体背部呈苍青色,腹部呈银白色。生殖期雌、雄鱼体均出现婚姻色,体背部为棕褐色,腹鳍及尾鳍下叶为橙红色,雄鱼更为明显。[2] 共8张 哲罗鱼
哲罗鱼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水流湍急的溪水中,冬季在较深的水体如大江干流、湖泊中越冬,春季向溪流洄游产卵。哲罗鱼为纯淡水冷水性鱼类,绝大部分时间栖息在低温(20℃以下)、溶解氧量较高、底质为粗沙或石砾、水深流急、水质清澈、两岸植被繁茂的山区溪流;夏季多生活在山林区支流中,秋末冬季受水位影响,结冰前逐渐游向较深水体,寻找合适的越冬场所;春季开江后,向山区溪流生殖洄游,8月以后向干流移动。[2]
哲罗鱼非常贪食,是淡水鱼中最凶猛的鱼种之一,游动速度较快,善于追捕猎食鱼类。一年四季均摄食,冬季食欲仍很强,仅在夏季水温升高时或在繁殖期摄食强度变弱,甚至停食,生殖期停止摄食。觅食时间多在日出前和日落后,由深水游至浅水岸边捕食鱼类或水中活动的蛇类、蛙类、鼠类和水鸟等(冷水性鱼类居多,摄食鱼类依所栖息的水域生态环境而有差异),其他时间多潜伏在溪流两岸有荫蔽的水底。哲罗鱼稚鱼以捕食底栖无脊椎动物为主。[2]
分布于中国、哈萨克斯坦、蒙古、俄罗斯。[4] 主要分布在亚洲北部地区,西至伏尔加河流域、东至伯朝拉河流域、南至黑龙江流域、北至勒拿河流域均有发现,在中国分布于黑龙江上游、嫩江上游、牡丹江、乌苏里江、松花江、镜泊湖、额尔齐斯河。[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