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骏,字休龙,小字道民,是南朝刘宋的第三位皇帝、宋文帝刘义隆的第三个儿子。元嘉七年八月十六日(430年9月19日)出生[188] 。元嘉十二年(435年),刘骏被封为武陵王,食邑二千户。[1] 《南史》记载刘骏:“少机颖,神明爽发,读书七行俱下,才藻甚美,雄决爱武,长于骑射。”[2]
元嘉十六年(439年),任征虏将军、都督湘州(治今湖南长沙)诸军事、湘州刺史,兼管石头戍事务。[3] 次年(440年),升为使持节、都督南豫豫司雍并五州军事、南豫州刺史,仍为征虏将军,负责建康石头城的防务。[4] 元嘉二十一年(444年),调任秦州刺史,晋升军号为抚军将军。[5]
自元嘉十九年(442年)雍州刺史刘道产病死后,雍州境内的蛮族纷纷造反动乱,宋文帝为平息群蛮叛乱,于元嘉二十二年(445年)外调刘骏为雍州刺史兼宁蛮校尉,任伐蛮总指挥,并都督雍梁南北秦四州荆州的襄阳、竟陵、南阳、顺阳、新野六郡军事,持节、将军职务如旧。刘骏因此成为自东晋偏安江东后,百年来,第一位出镇襄阳的皇室成员。刘骏到境雍州后,在沈庆之、朱修之、柳元景、宗悫等将领的辅助下,大力在雍州境内招募北方流民组建伐蛮军,后来又接受了带着北方义兵南归刘宋的薛安都,组建了一支实力强大的荆雍兵。[6] [7] [8]
刘骏出任雍州刺史的三年多时间内,统领沈庆之、柳元景、王玄谟、朱修之、宗悫等将领,讨平雍州境内的驿道蛮、诸山蛮、郧山蛮等蛮族的骚乱,俘获了近十万蛮族人口,纳入刘宋国家编户。[9] [10] 此外,他又在雍州境内兴修水利,与民休息,并任用刘秀之等修复六门堰,解决了雍州地界长期“堰久决坏、公私废业”的问题,雍州由是连年大丰收[11] 。他也在雍州地界树立了声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