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义隆于义熙三年(407年),出生于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成人后身高七尺五寸(181.5厘米),博览群书、涉略经史,擅写隶书。[1]
义熙六年(410年),刘裕命刘粹辅佐年仅四岁的刘义隆镇守京口,防御卢循之乱。刘义隆的母亲胡道安在义熙五年(409年)时,获罪,被处死。[2] 刘义隆的三叔刘道规因为没有儿子,所以抚养刘义隆,另外刘道规又以次兄刘道怜的次子刘义庆为嗣子。
义熙八年(412年),刘道规去世,追封南郡公,本应将刘道规之前的爵位华容县公赐给刘义隆,但范泰认为“礼无二嗣”,刘裕听从范泰建议,刘义隆回到本家。[3] [4]
义熙十一年(415年),刘义隆受封为彭城县公。
义熙十三年(417年),刘裕北伐,令刘义隆为冠军将军留守,东晋朝廷加封其为监徐兖青冀四州诸军事、徐州刺史。[5]
义熙十四年(418年),刘裕收复关中、还军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后,[6] 又加封刘义隆为监司州豫州之淮西兖州之陈留诸军事、前将军、司州刺史,并命其镇守洛阳,还未到任,又改封为都督荆益宁雍梁秦六州、豫州之河南、广平、扬州之义成、松滋四郡诸军事、西中郎将、荆州刺史。[1] 刘裕本来打算让世子刘义符镇守荆州,但在张邵的劝说下最终没有这样做;[7] 之后刘义隆任荆州刺史,刘裕让自己的幼子刘义季跟随刘义隆去江陵,因此刘义隆特别喜爱刘义季。[8]
元熙二年(420年),刘义隆受封为宜都王,食邑三千户,加号镇西将军。[1]
永初元年(420年),刘义隆到建康朝觐皇帝刘裕,这时刘裕正要听理诉讼,于是派刘义隆审问建康城中被监禁的犯人。刘义隆辨析裁决案件符合皇帝的想法,这使得刘裕相当高兴。[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