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周
属扬州之域。
春秋
属皖、桐二国之地。
战国
为楚、吴属地。
统一中国后,实行郡县制,县境属九江郡皖县地。
西汉
高祖五年(前202年),废衡山王国置淮南王国,属淮南王国。
文帝十六年(前164年),分淮南王国置衡山王国,属衡山王国。
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年)又废衡山王国为庐江郡,属庐江郡,隶扬州。
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设枞阳郡,后为庐江郡,皖、枞两县分领。
新莽
王莽新朝时,归属如故。
东汉
沿前制,为扬州刺使部庐江郡之舒、皖县地。
建武初年,皖县复为侯国,后复为县。
元和二年(85年),改属六安国。
章和二年(88年),复属庐江郡。
三国
仍为庐江郡。舒、皖二县地为魏、吴兵争之地。
建安十九年(214年)前属魏,后属吴。
西晋
复汉制,属庐江郡舒、皖及龙舒县地。
永嘉之乱后,皖县废。
东晋
安帝义熙年间(405—418年),刘裕平桓玄之乱后,分庐江郡置晋熙郡及怀宁县于皖县故地,属晋熙郡。
南北朝
宋武帝割扬州大江以西为豫州,晋熙郡怀宁县属之。
南齐沿宋制,怀宁县属豫州晋熙郡;其后分属梁之晋州、北齐之江州及陈之熙州。
初废郡置州,改晋熙郡为熙州,怀宁县属熙州。
大业三年(607年),废州为郡,属同安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