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绝"字训诂为气息终止,整体意指悲痛到将要断气的程度[1] 。文献出处包含《嫦娥奔月》中后羿呼唤嫦娥的情节、《平凡的世界》描写爱人离世时的场景,两处均通过具体情境验证成语的情感表达强度。
属ABCD型补充结构,语法功能包含:
作谓语("她听到噩耗后悲痛欲绝")
作定语("哀痛欲绝的母亲")
作补语("哭得悲痛欲绝")
近义词包含"悲不自胜""黯然泪下"等19个表达悲伤的成语,其中:
"悲痛欲绝"强调悲哀伤心到了极点
"悲恸欲绝"属异形词变体反义词系统突出情感对立,如'欣喜若狂''欢欣若狂'等。
包含三项注意要点:
正音规范:"痛"读作tòng而非téng
用字规范:"绝"不可误写为"决"[1]
语义辨析:与"哀毁骨立"等侧重身体表现的成语存在差异
外语对应表达含英语"break one's heart"、日语"悲痛窮まりなし"等译法。典型应用场景包括:
突遭变故(如听到儿子遭到车祸的消息引发的剧烈反应[1])
生死离别(如文学作品中爱人逝去的描写)
在情感语义场中,该成语与'肝肠寸断'等19个词汇构成强度序列。现代汉语使用频率统计显示,该成语在悼念场景中的出现率达63%[1] ,常见于新闻标题与文学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