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换汤不换药”比喻仅改变形式而不变更内容[6] [7] [8] ,常含贬义[5] 。其字面源自中医药文化,指更换药汤(煎药的水)但保留原有药方,引申指表面更动但本质不变[3] [4] 。语法上,该成语为联合式结构,可在句中充当谓语或分句,用于描述形式与实质不符的情形[2] 。
最早书面用例见于清代张南庄所著《何典》第三回[5] 。近代文学作品如蔡东藩、许廑父的《民国通俗演义》第一百十五回亦运用此成语,讽刺政治派系更迭却无实质变革[1] 。
作为与“药”相关的成语,“换汤不换药”源于古代中医药实践,后被广泛借喻[3] [4] [6] [7] [8] 。其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使之成为耳熟能详的固定短语,体现了汉语成语浅显易懂且寓意明确的特点[3]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