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性理论专著《版权保护与表达自由》,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年版。
翻译《美国知识产权法原理》,商务印书馆2013年出版。
代表性随笔杂文《沉重的杂文》、《季羡林:荣耀与尴尬》、《陈寅恪,远逝的英雄神话》等.
*博士论文《版权保护与表达自由之关系研究》,在中国法学会知识产权法研究会与知识产权出版社共同举办的2010年度“优秀知识产权博士论文”评选活动中获奖。
*策划、编辑《中国知识产权蓝皮书》,该系列由吴汉东教授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首部于2007年初面世,已出版3卷。 《版权保护与表达自由之关系研究》
《美国知识产权法原理》
*参与《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之“版权战略研究”,起草小组核心成员;
*参与《沈阳市知识产权战略研究》之“沈阳市版权战略”,任首席专家、核心撰稿人。
Δ倡议“版权生态”的理念和方法论。
“版权生态”是指版权生长的环境以及版权与各种环境因素相互之间的制约与促进性关系。版权生态包括外部生态与内部生态,即版权的制度生态与产业生态两个层面。外部生态的构成因素是文化、制度、技术和经济;内部生态的构成因素是作品、技术和业态。版权生态为揭示版权制度的生长规律、考察版权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模式与进路。同时,它也具有实践价值,对变革版权制度、引导产业发展具有指导意义。(《版权生态与版权创新初论》,本文被《新华文摘》2007年第4期转摘。)
Δ较早研究知识产权与人权之关系。
知识产权不属于人权。知识产权是一种身份性的特权。人权是目的性的权利;而知识产权则具有工具性。甚至,知识产权还是工具的工具。(《冲突与平衡:知识产权的人权视野》)
Δ系统研究“版权保护与表达自由之关系”,撰写系列文章,并以此为题撰写博士论文。
表达自由要求表达能够自由传播,而版权则允许权利人垄断其表达,由此,版权保护与表达自由因“表达”而相关联,并难免发生冲突。版权法已经为表达自由价值的实现预留了充分的空间,尽量在法律规则上避免逻辑上的冲突,其制度设计主要是:区分作品的思想与表达;合理使用制度等。即使如此,各国、尤其是在美国,一系列典型案例涉及到表达自由与版权保护的冲突。进入网络时代,网络的自由文化与不断扩张的版权保护似乎处于空前紧张的矛盾之中,成为版权法、乃至宪法学和法理学界必须正视的问题。(《版权保护与表达自由:冲突与协调》)
Δ剖析英国现代版权制度诞生的过程。
从16世纪初到18世纪初的200年间,英国现代印刷业、出版审查制度与印刷出版特权三位一体,同时经历了产生、演变与发展的历程,从而为现代版权法的制定作了充分的观念、法理与制度上的准备。英国版权制度的产生经历了一个从文化与出版管制(regulation)向财产权(property)转变的过程。其间,书商公司发展了现代版权的基本制度如登记等,孕育了书商特权,成为现代版权的前身。财产权意识对于现代版权制度诞生的必要条件;版权制度作为出版审查的工具,表明了其固有的限制性;而言论自由思潮的流行结束了出版审查,成为现代版权得以诞生的最后的推动。(《出版审查与英国版权制度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