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补宣,能源与动力工程系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1922年2月5日生,江苏无锡人,1943年西南联大工学士,1949年美国普渡大学机械工程科学硕士。我国著名的热工教育家,工程热物理学科的开拓者和传热学学术带头人。王补宣教授曾担任中国科协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副理事长、理事长、终身荣誉理事长,中国太阳能学会第一、二届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组成员兼“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大组召集人,亚洲热物性大会主席,国际传热传质中心学委、执委,国际传热大会理事会代表中国的委员,《国际传热传质学报》国际主编,《国际热物理学报》、《国际热流体学报》等学术刊物编委,并当选为美国纽约科学院院士。作为学术领导人和组织者,参与国家有关科技发展规划的制定与实施,多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级和部委级奖励,获1989年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1992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995、1996、1998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2004年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2005年、2013年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014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8] 。获世界能源协会能源为人类服务奖(1986年)、何梁何利科学与进步奖(1998年)、亚洲热物性会议终身成就奖(2010年)、美国普渡大学杰出工程师奖(2012年)、中国传热传质首位终身成就奖(2016年)、中国太阳能科学与技术终身成就奖(2018年)等。已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专著或教材10部,编辑出版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7部。
1922年2月5日,王补宣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市藕塘乡,7岁进无锡竞志女中附小、无锡乡村师范二附小读书;1933年,考入上海大同大学附属中学。 王补宣
1939年9月,考入西南联合大学机械工程系,1943年7月获得工学学士,9月留在西南联合大学(清华大学)担任助教[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