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城郭发展经过了四个阶段:1。弥生时代~平安时代 战国时期的城堡
这是一个开始出现战乱的时代。以抵御外敌为目的的“设施”在此时开始显得必要。因为与当时的中国(唐朝时期)、朝鲜关系紧张,九州地方普遍出现了土筑的水城,这是日本最为古老形式的城。后来,全国各内陆地区陆续开始出现模仿唐朝、朝鲜而建的“朝鲜式山城”,在这种城的形式上发展成后来以山为防御本体的山城,可以说,这时日本的城还是有很浓的外来色彩。
2。镰仓时代~室町时代
镰仓时代武士的出现对日本城郭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因为武士的居处大多在平坦
的地势上,出于作战、防备的本性,武士们常常在居所周围垒土台、挖深沟,构筑相对安全的
施设。这种形式的“居所”后来发展成为“馆”、“平城”。
在镰仓末期、南北朝时期,恶党、山贼群起,他们凭借地势有利的山体,让讨伐的幕府军
队吃尽了苦头。各守护大名纷纷效仿的将自己的“馆”、“平城”移到了地理位置优越的山头
上,这就形成了战国时期叱咤一时的山城的雏形。
3。战国时代
军事的高度紧张使得城郭的发展非常迅速。这时期有平城、平山城、山城、水城等几种形
式(后述)。
4。江户时代
在这个政治稳定的时代,城作为防御单位的作用大为减弱。这个时期主要以街道、市町的
建设为主。出于经济发展、交通便捷的目的,战国时代的主流---山城显得不合时宜,因此绝大
多数的山城遭到毁弃,平城和平山城是这个时代城的主要形式。
在要害处筑起的城。城中所属武士平时居于山中或山下,战时则登上位于山头的城郭
作战,不同的山势所筑的山城的形式也是不同的。例如近江小谷城就是以山的全体筑成。而备中松山城则是筑在山顶。因为对地势越高越不易遭受进攻的共识,一般的山城都不会放弃高度上的优势。当时号称“长攻不落城”的能登七尾城、美浓稻叶山城、出云月山富田城等就是山城的杰出代表。但是随着铁炮的出现,一般的平城也可以靠强大火力来稳固的守城,因此山城的优势也就不再明显了。山城致命的一个缺点就是交通不便。在军事行动中的机动性远比不上平城。其次在城下町的发展上,山城更是先天不足。所以到了战国中后期,各大名纷纷将居城从山上移到平地。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织丰时代的安土城和大坂城。
对这种形式的城郭,容易错误的理解成山城--->平山城--->平城的发展顺序。实际上平山城是与山城同时出现的一种城郭形态。主要是因为自然地势条件的限制,如筑于丘陵、小山上的城。这种形式的城郭在战国时期为数甚多。如近江安土城、播磨姬路城、肥前熊本城都属于这种情况。因为是以整个山丘为筑城本体,所以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城的规模非常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