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矾石是含氢氧根离子的复杂硫酸盐,化学式: KAl3 [ SO4 ]2 (OH) 6 ;理论值K2O 11. 37 % ,Al2O3 36. 92 % ,SO3 38. 66 % ,H2O 13. 05 % ,通常因K含量高称钾明矾石,若Na 以类质同象置换K,Na 含量高,可形成钠明矾石。富含吸附水的胶状明矾石称黄钾明矾,常含稀土元素。
明矾石属三方晶系,常呈细小菱面体或厚板状。集合体为致密块状、细粒状、土状或纤维状。色白,常带浅灰、浅黄或浅红色调,玻璃光泽。摩氏硬度3. 5~4 ,密度为2. 6~2. 9 解理中等,断口多片状至贝壳状。其性质,不溶于冷水及盐酸,稍溶于硫酸,完全溶于强碱氢氧化钠溶液中。具强烈的热电效应。
化学式:为KAl3(SO4)2(OH)6
其中:K2O 11.35%,Al2O3 36.96%,SO3 38.65%,H2O 13.04%
白色,含杂质呈浅灰色、浅黄、浅红、浅褐色。透明或半透明,玻璃光泽。硬度2~2.5。具有强烈的热电效应。
明矾石是含氢氧根离子的复杂硫酸盐,主要矿物成分:明矾石20%~50%,石英40%~60%,其次为高岭石、叶腊石、绢云母、黄铁矿。我国明矾石储量居世界第三位,已查明矿石储量在3亿t以上。主要产于浙江和安徽,分别占全国探明矿石储量的53%和41%,且含量大于45%的富矿几乎全部集中于这两省。另外,在福建、江苏、山东、台湾、四川、新疆等省(区)亦见有明矾石矿床、矿点。我国明矾石矿资源丰富,能满足国民经济建设的需求。[1]
在火山岩例如流纹岩、粗面岩和安山岩内呈囊状体或薄层产出,据认为它是由于这些岩石与逸出的含硫蒸气进行化学反应形成的。 明矾石为中酸性火山喷出岩经过低温热液作用生成的蚀变产物。 明矾石
中新生代滨西太平洋造山活化构造带,在中生代地壳发生大规模拉张和收缩,形成一系列断块和断陷。伴随地台的活化,一些地区火山侵入岩浆活动极为强烈。如在长江中下游台褶带和东南沿海褶皱系,相继形成铁、铜、铅、锌及金、银等多金属贵金属和硫、明矾石、叶腊石、高岭土等非金属系列矿床。中国著名明矾石矿床多数产于上述地质环境中,其矿床成因据《矿床地球化学》(1997) 称,多属陆相火山岩系中的“热水沉积”矿床。结合已知明矾石矿床成因并根据成矿温度和矿物组合的特点,本文将我国主要的热水沉积明矾石矿床细分为二种亚类型: ①中低温型明矾石或明矾石高岭石矿床; ②高中温型明矾石黄铁矿或明矾石叶腊石矿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