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龙芳共发表论文36篇,独著1部、参与著作10部,主持项目2项,参与8项,获广东省委宣传部奖1项、深圳市社科优秀奖1项、中央组织部奖1项(排名第四)、教育部奖1项(排名第四)。 深圳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杨龙芳
长于基础理论问题研究,善于运用跨学科方法,遵循“发现基本问题—寻找简单答案—固守不易替代之解释”的学术总体精神,先后提出了“市场社会主义思潮演变四阶段论”,“全球化时代论”,“ 理论创新知识形态论”,“基层民主与宪政民主协调发展论”,“中国政治多样性发展、竞争选择和择优定制论”等有影响性的学术理论观点。
1997年在《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第1期上发表“市场社会主义思潮演变的四个阶段”,为公开发表的第一篇学术论文,被《新华文摘》转载(1997年第5期)。2003年在《深圳大学学报》第1期发表“理论创新的知识形态及其实现的基本条件”,被同年《新华文摘》第5期全文转载,将研究领域拓展到知识哲学。2005年在《经济社会体制比较》第2期上发表“论1990年代以来中国县级人大代表候选人产生的多样化模式”,多家学术性评价期刊相继转载,《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以“论著精华”转载(2005年第4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政治》全文转载(2005年第5期)、《中国学术年鉴2005》全文转载(国家级人文社会科学综合年鉴,人文社会科学高端综合学术评价体系,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年11月版)。2006年9月以散文体发表长达4万字的学术论文《论存在之美》(《当代艺术家中的刘子建》,湖北美术出版社2006年9月版),是职业生涯中所从事的跨学科研究的一个重要尝试,将研究领域拓展到“自我政治”,触及到公民权利成长的精神基础问题,被国内学术界公认为是研究著名实验水黑艺术家刘子建个案研究中“一份很有份量的理论成果”。2004年5月出版独著《非苏联模式思潮研究—以波匈捷三国为例》(人民出版社2004年5月版),被国内学术界同行学者评为“填补空白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