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德兰十七省虽然在历史上曾经是一个整体,但尼德兰革命后,在西班牙帝国的干涉下南北分离,北方七省和南方10省的差距越来越大。荷兰商业发达,主张自由贸易,信仰新教,比利时经济发展较晚,主张实行贸易保护主义,信仰天主教。两者很难存在于一个共同体中,而且荷兰人是处于压迫民族地位,因此,激起了比利时人民的反抗。1828年比利时的两个政党自由党和天主教党组成“反对派联盟”,共同反对荷兰统治。
在1830年巴黎七月革命的影响下,8月25日布鲁塞尔民众发动了反对荷兰统治者的起义,失业工人站在斗争的前列,资产阶级组织了自己的武装。荷兰国王威廉一世派长子奥伦治亲王到布鲁塞尔与起义者会谈破裂,遂派次子弗里德里希亲王率领军队镇压,经过激烈巷战,荷兰军队败退。9月25日,自由资产阶级和自由贵族组成了临时政府,11月18日,国民大会的200名代表在布鲁塞尔集会,宣布比利时独立。在此期间,起义扩展到全国,荷兰军队被迫撤离比利时。
1831年2月7日,国民议会颁布比利时宪法,规定比利时为世袭的君主立宪国,许诺人民有言论、教育、宗教、集会等自由,但一套严格的纳税、选举制保证富裕阶层独揽政权。在确立君主的问题上,各派意见不一致,并引起列强角逐,法国竟欲把路易·菲力浦的儿子奈穆尔推上王位,遭到英国反对。6月4日,国民议会选举了一位各方面都能接受的人物萨克森—科堡亲王为国王。1831年7月21日在布鲁塞尔宣誓就职,称利奥波德一世(1831—1865在位)。即位不久荷兰军队再次入侵,在“七日战役”中,摧毁了比利时军队。利奥波德请求法国保护 , 法国军队开进比利时,荷兰军队撤出。于是,列强拟订了一个对比利时很不利的“二十四条约”,直到1839年比利时才与荷兰签订和约,确定把林堡省与卢森堡省一大部分(即今卢森堡大公国)划归荷兰。荷立承认比利时为独立国家,并由英、法、普、俄等国保证其永久中立的地位[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