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师资队伍整体力量雄厚。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5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2名,973项目首席科学家9名,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67名。高水平的研究生导师队伍和良好的科研实验条件,为开展高水平的研究生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 浙江大学昆虫科学研究所
浙江大学昆虫科学研究所是国内现代昆虫学科的起源地之一。全国许多老一辈的昆虫学家,如蔡邦华(院士)、周明牂、柳支英、祝汝佐、程淦藩、屈天祥、唐觉、李学骝、陈琇、高祖紃等教授均曾在此任教,为本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现已成为国家重点学科点,农业部重点学科点,所在的“植物保护学科”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点,“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学科项目,硕士点、博士点和植物保护博士后流动站专业点,教育部高校特聘教授设岗学科点。
现有教授17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4人。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一个“农业害虫生物防治”、国家级人才基金(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百千万人才工程和跨世纪优秀人才基金)6人(8人次)。获国际昆虫学杰出成就奖1人,国家级荣誉称号4人。有8位教授在国际及全国性学会担任学术职务。45岁以下人员占70%以上,其中教学、科研人员获博士学位的占80%以上。基本上所有的教师都有在发达国家留学、进修或访问研究的经历。
近三年培养硕士35人、博士33人,现在读硕士生52人、博士生52人。已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2篇,提名奖1篇,为国内同类学科之最。
瞄准国际昆虫学及其相关学科发展前沿,积极开展学科交叉,实现了昆虫学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和信息科学等新兴领域的结合,在昆虫系统和进化生物学、昆虫生态学、入侵生物学、昆虫生理和分子生物学、害虫治理和益虫利用、转基因工程等领域形成具有明显优势和发展潜力的研究方向。
实验室面积3000余平方米,除有宽敞的现代化养虫设施外,还配备有国际一流水平的显微、分子生物学、化学分析、行为观测等方面的仪器设备。
建立了广泛的国际联系,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瑞士等国的多个高等学校以及国际水稻研究所等科研单位开展实质性合作研究和人员互访,多次举办国际性学术会议,在国际上享有良好声誉。现有国际昆虫学会理事1人、国际生物防治组织亚太地区理事会副理事长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