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7月出生于辽宁省大连市。祖籍江苏省赣榆区。
1948年参加大连地下党领导下的关东社会教育工作团。14岁开始发表歌曲。1952年进入东北鲁迅文艺学院音乐系,师从李劫夫、霍存慧学习作曲。 秦咏诚
1956年在东北音乐专科学校(鲁迅文艺学院音乐系扩建)研究生班毕业并留校任教。
1957年进入中央音乐学院,师从苏联作曲专家列·西·古洛夫学习一年。
1978年任辽宁省乐团副团长、沈阳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
1986年至1996年任沈阳音乐学院院长。
从沈阳音乐学院院长岗位退下后,秦咏诚应邀在北京做《音乐生活》杂志的主编,定居北京。
曾任文化部交响音乐比赛评委、全国音协小提琴创作 ”金钟奖”评委。多次在沈阳及全国各地举办大型的国际音乐节。为提高全民的音乐艺术素养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2015年6月25日凌晨2点50分,著名音乐家,原沈阳音乐学院院长、教授、辽宁省政协常委、辽宁省音乐家协会主席、《音乐生活》名誉主编、中国少年儿童歌曲卡拉ok电视大赛艺委会主任秦咏诚在京病逝,享年82岁。2015年6月27日上午10时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竹厅举行遗体告别仪式[2] 。
几十年来,在教学和工作之余,谱写了大量的各种体裁的音乐作品。其中有管弦乐作品:
《欢乐的草原》(1954),交响诗《二小放牛郎》(1959),声乐协奏曲《海燕》(1963),
《石油英雄赞》(1965与劫夫合作);小提琴曲《抒情曲》(1956),《海滨音诗》(1962); 《我为祖国献石油》
歌曲《我为祖国献石油》(1964),《满怀深情望北京》(1965),《毛主席走遍祖国大地》(1972),《我和我的祖国》(1983)[4] , 《感受祖国》(1998), 《石油圣火》(2003), 《石化城之夜》(2003);电影音乐《创业》(1965),《情天恨海》(1989),《元帅与士兵》(1981)等等。其主要作品曾多次在国家和省级比赛中获奖。多年来他的作品被:刘秉义、李谷一、邓玉华、吕继宏、张金利、刘玉婉、麦穗等著名歌唱家传唱,使的作品家喻户晓。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29岁时创作的声乐协奏曲《海燕》,这是中国第一部声乐协奏曲,当年公演的时候引起人们的震惊。而且很有意思的是,他的第二个儿子正好出生在作品即将写完的时候,于是被取名“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