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溢性角化病是一种常见的皮肤良性增生,俗称老年斑或老年疣,主要表现为皮肤表面长出深浅不一的斑点或小疙瘩。这种皮肤问题在40岁后更容易出现,年纪越大发生的可能性越高。
它常长在身体、脖子和头皮这些部位。皮肤上可能同时冒出多个斑点,小的像米粒,大的能长到硬币大小,颜色从浅棕色到黑色都有,形状多为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清晰,摸起来像贴了块粗糙的痂皮。这些斑块表面往往带有颗粒感或脱皮状,仔细观察会发现内部可能包含角质颗粒。这种增生本身不会癌变,属于常见的皮肤老化现象。
澳大利亚的研究数据显示,患有SK的个体在15~25岁人群中占12%,皮损数量的中位数为6个/人;而在50岁以上的人群中则占100%,皮损数量的中位数为69个/人;同时SK的发病率无性别差异。
Jackson JM等的调查显示全美国大约有8300万人患有SK;James Q等的研究显示60~69岁个体的SK数量明显多于50~59岁个体,男性和女性相比有更多的SK损害位于躯干和上肢,面颈部皮损较躯干皮损平一些。
亚洲人50岁以上者中有80%~100%患有脂溢性角化病。
脂溢性角化病属于表皮良性肿瘤,随着皮肤的老化而出现,并且与长期慢性的紫外线辐射相关。
脂溢性角化症为表皮良性肿瘤,无传染性。
脂溢性角化病(SK)的确切原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其发生和皮肤的老化有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