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自制力
英文:self-control 自制力
自制力是抑制控制(inhibitory control)的其中一个方面。是人类面对诱惑及冲动时管理自己的情绪、想法和行为的能力。[1] [2] 自制力是脑部执行功能(executive function)之一,也是一种认知过程,而且是一个人通过控制自己的言行举止来达成某个特定目标的一种必要能力。[2] [3]
自制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使自己在实际工作、学习中努力克服不利于自己的恐惧、犹豫、懒惰等;一方面应善于在实际行动中抑制冲动行为。在心理学中,有一个与自制力相关的概念称为自我情绪管理(英语:emotional self-regulation)。[4] 根据研究,无论是自我情绪的管理或是自我行为的管理能力,他们就像能量一样是有限的,简单来说,自制力就像是能量一样是会变动的。[5] 在短时间内过度的自制力会导致自制力的减损。[6] 然而,长时间适度地使用自制力,可以使自制力逐渐地增强。[2] [6]
自制力
反面是放任
我们看一个淘气的孩子,在父母长辈的宠爱下,有时会说一些没大没小的话,做一些颠三倒四的事。家有客人,他更是调皮捣蛋,无一刻安宁,这就是所谓的“人来疯”。当然,儿童的自制力本来就较弱,发一点“人来疯”是有情可原的。但是,为什么有的青年,到了已经懂事的年龄,还不能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呢?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放任自己。
比如抽烟,在开始不过是抽抽玩玩的,但有的人却从来不去认真想一想为什么要抽烟,而只是盲目地听凭自己抽下去。于是一根两根,一包两包,直至成为嗜好,积习难改。这不是从放任自己开始的吗?
如果说,盲目纵欲是自制力的腐蚀剂,那么,反过来自制力又是征服放任的有效武器。
"自制力"就是尽管你不想做某些事情,但还是尽力去做,这样你就能做成你想做的事。罗伊·L·史密斯说过:"自制力宛若受到控制的火焰,正是它造就了天才。"十四世纪,有个名叫罗纳德三世的贵族,是祖传封地的正统公爵,他弟弟反对他,把他推翻了。弟弟需要摆脱这位公爵,但又不想杀死他,便想了个办法。罗纳德三世被关进牢房后,弟弟命人把牢房的门改得比以前窄一些。罗纳德三世身高体胖,胖得出不了牢门。弟弟许诺,只要罗纳德能减肥并自己走出牢门,就不仅能获得自由,连爵位也能恢复。可惜罗纳德不是那种有自制力的人,他无法抵挡弟弟每天派人送来的美食的诱惑,结果不但没有减肥,反而更胖了。一个没有自制力的人,就像被关在铁栅栏中的囚犯。任何一个优秀的队员都明白:如果没有自制力,就永远不可能成功。优秀的人勇于接受精神上和肉体上的磨练,他们愿意接受超出自己想像的任务并全身心投入其中完成它;他们经常让大脑保持活跃,考虑一些有挑战性的问题,不断地思索需要认真对待的事情以期训练自己的自制力。而这种自制力决定了人们在关键时候的所作所为。传记作家兼教育家托马斯·赫克斯利说:"教育最有价值的成果,就是培养了自制力,不管是否喜欢,只要需要就去做。" 游泳会耗去的不仅仅是体力,还有耐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