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蕉谷》里的姜大嫂, 《一个女人的悲剧》里的周四嫂,《石青嫂子》里的石青嫂都是生活在边地底层的劳动妇女。她们坚忍而勤劳,活着的最大奢求只是家人的平安和生命起码的温饱。
然而,旧时代的“鬼世道”那种铺天盖地的令人窒息的黑暗裹挟着她们,使她们无所逃离于天地之间,即使她们也有着“强烈求生的欲望”和“朦胧反抗的行动”。于是,我们看到的是活得可怕死得也可怕,令人活不下去世道中的一幕幕人间悲剧。作者的笔墨是平淡而冷静的,静寂的群山,荒蛮的森林,浓黑的夜,泼天的雷雨仿佛只是衬托和见证,使得这人世间的惨剧更加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1] 封面
艾芜(1904——1992),原名汤道耕,四川新都人。现代作家。出生于乡村教师家庭。21岁离家南行,漂泊于中国西南边疆和缅甸、新加坡等地。做过伙计、校对和编辑。三十年代初到上海,参加左翼作家联盟。这一时期有短篇小说集《南行记》、《南国之夜》等。抗战期间生活在桂林、重庆,有长篇小说《故乡》等。
抗战胜利后发表长篇小说《丰饶的原野》、《山野》和中篇小说《乡愁》、《一个女人的悲剧》等。
五十年代初定居北京,著有长篇小说《百炼成钢》,短篇小说集《夜归》、《南行记续篇》等。六十年代中期全家迁居成都,文革被迫搁笔。文革结束后的十余年,创作出版长篇新作《春天的雾》、 《风波》,并写了大量散文随笔。曾任四川省文联、四川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有《艾芜文集》十卷出版。
芭蕉谷
一个女人的悲剧
石青嫂子
我是怎样走上文学的道路的
试论艾芜笔下的女人形象
在他乡与故乡之间
文化与人性的纠缠
艾芜——文坛人物杂记
怀艾芜先生
艾芜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