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形成行政区的历史悠久。三国·吴嘉禾五年(236年),设置相当于市一级的行政机构——庐陵南部都尉。宋代分设南安、赣州两个政区,简称“南赣”。又因地处赣江上游、江西南部,并于清康熙年间和民国初先后置分巡赣南道和赣南道,亦俗称“赣南”。[6]
据《赣州市志》记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考古专家在赣南地区的于都、定南、寻乌等地陆续发掘出不少古文化遗址,这表明早在约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已有先民在赣南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116]
先秦时期,赣南是百越民族的聚居地。已在赣州城郊发现了6处商周时期百越民族的居住遗住。对位于南郊沙石镇的竹园下遗址进行过考古发掘,遗址除出土了大量的陶片及石器外,还出土了完整的陶盆、陶罐、陶簋、陶纺轮等。同时,还发掘出了6座土坑墓和100多个柱洞,柱洞是当时干栏式建筑的基址,可复原成6间大小不等的房子,这是一处十分典型的商周时期百越民族的村落遗址。[115][116]
秦统一六国后的前221年,分天下为36郡,赣南属九江郡。前214年,秦发大军50万分五军南下五岭,其中一军驻守庾岭界,设立南壄县,隶属九江郡。这是赣州境内建立政权之始。秦汉时期,因地控闽粤,形势险要,朝廷曾派重兵驻屯赣南,自此开启了当地土著居民与外地迁民杂居的生活形态。[116]
汉高祖元年(前206年),南壄属楚。汉高祖四年(前203年),改九江郡为淮南国,南壄县隶属之。汉高祖五年(前202年),汉灭楚,赣州开始被西汉王朝所管辖。汉高祖六年(前201年),置豫章郡,治南昌县,辖18县,其中赣南3县隶之:南壄县(约辖今南康、大余、上犹、崇义、信丰、龙南、定南、全南等地)、赣县(约辖今章贡区、赣县、兴国等地)、雩都县(约辖今于都、宁都、石城、瑞金、会昌、安远、寻乌等地)。其中赣县、雩都县为新增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