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25日晚间,桓世彤在财新传媒参与组织、旨在响应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TEDxBeijing活动上说,中国一年死于结核病的人数达到13万,与死于交通事故的人数相当,但这是一种“被忽视的疾病”,媒体与公众对于如何防治结核病仍显漠然。“人们可以轻易举出十几条防范交通事故的方法,但对于结核病,大家恐怕连一条都说不出来”,他说。
卫生部调查显示,中国每年新增结核病患者约130万,其中80%的病人分布在农村,75%的病人为青壮年。全球范围内,耐多药结核病率约为4.9%,每年新增耐多药结核病患者约50万;而在全球27个耐多药/广泛耐药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中,中国位居第二,仅次于印度。所谓耐多药,是指异烟肼、利福平这两种主要的抗结核一线药物对结核杆菌没有治疗效果。
2010年8月,英国卡迪夫大学蒂莫西·沃尔什(TimothyWalsh)与其合作者在著名医学学术杂志<柳叶刀>发表论文说,他们在印度、巴基斯坦和英国共180名患者体内发现一种带有新基因NDM-1的耐药细菌。几乎所有的抗生素都对这种细菌束手无策——除了替加环素和黏菌素。“超级细菌”也因此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恐慌。
而桓世彤对两种疾病的特性作出比较后认为,相对于“超级细菌”而言,广泛耐药结核病的威胁其实更大。
桓世彤指出,超级细菌是一种院内传染的疾病,感染者多由于长期住院、反复使用多种抗生素而感染此疾病,普通公众的患病概率并不高。自首次报告以来,带有NDM-1的“超级细菌”只在全球零散报告了几百例。
他强调,要控制结核病,必须采取创新的方法。在诊断层面,需要寻找一种对实验室条件要求不高、可快速诊断级结核病的方法。发现并确诊一名结核病病人通常需要至少三个月时间,在此期间,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的感染者可能已将病毒传播给多人。在治疗层面,则急需研发出几种有效的结核病药物,形成组合方案。
桓世彤还说,现有的医院与疾控系统相互独立的模式,导致在结核病防控上配合不够紧密,卫生系统必须有所改革,以面对超级结核病的挑战。
结核病的卷土重来,以及耐多药/广泛耐药结核病的传播,也给中国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提出了严重挑战。千年发展目标中,明确提出应遏止并扭转艾滋病、疟疾和结核病等主要疾病的发病率增长。
十年前,在2000年9月举行的联合国千年峰会上,189个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领导人就<千年宣言>达成一致,明确承诺在2015年以前将全球贫困人口比例减半。宣言共有八项“千年发展目标”,包括消除极端贫困和饥饿、普及小学教育、促进两性平等并赋予妇女权力、降低儿童死亡率、改善产妇保健、与艾滋病病毒/艾滋病、疟疾和其它疾病作斗争、确保环境的可持续能力、全球合作促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