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木瓜

1948年Jensen在夏威夷的瓦胡岛上发现番木瓜上有一种病毒引起的病害,他将该病毒命名为“番木瓜环斑病毒”。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毒病害的有效措施,但番木瓜栽培品种中缺乏抗性资源,野生番木瓜中的抗性资源又很难通过常规的杂交方法转移到番木瓜栽培品种中,因此对该病尚无有效的防治方法。转基因番木瓜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2]

有3个转基因番木瓜转化事件存在。第一,20世纪90年代初夏威夷大学的Fitch等,将一种环斑花叶病毒(PRSV)编码的外壳蛋白(CP)基因转入番木瓜,经过逐步杂交育种,得到了转基因番木瓜Rainbow,1998年5月在夏威夷正式投入商业化生产。第二,利用PRSV优势毒株Ys的复制酶(RP)基因,获得高抗Ys、Vb、Sm等株系的转基因番木瓜华农一号,于2006年获得农业部的安全生产证书。第三,将PRSVYK毒株的CP基因转入栽培品种台农2号,于2001年开始进行田间试验和生产安全评估试验。[1]

美国抗病毒转基因番木瓜的研发美国从1985年开始致力于开发抗PRSV的转基因番木瓜研究,1989年对PRSV毒株HA5-1的CP基因进行克隆和测序,开始番木瓜胚胎的基因枪转化,在1991年获得了抗PRSV毒株HA的转基因番木瓜品系‘55-1’。1992年4月,转基因品系‘55-1’R0代植株的小型田间试验在瓦胡岛进行。到了1992年12月,试验数据充分表明品系‘55-1’在田间条件下对PRSV的抗性表现良好。

我国转基因番木瓜的研究自1996年首例转基因农作物商业化应用以来,全球转基因技术研究与产业快速发展。虽然夏威夷转基因番木瓜已开发了两个优良品系,但对我国华南地区4个番木瓜环斑病毒(PRSV)株系、我国台湾以及泰国等亚洲国家的番木瓜环斑病毒(PRSV)株系不具有抗性。因此,不同国家和地区必须要选用当地优势病毒株系的基因重新进行转基因研究,才能获得具有对当地病毒株系抗性较好的转基因品系。华南农业大学在国内率先进行抗PRSV转基因番木瓜的基因工程研究。他们利用基因工程的技术手段,将我国华南地区PRSV的优势株系YS的复制酶基因转入番木瓜植株,获得了高抗的转基因品系‘华农1号’。于2006年获得在广东省应用的安全证书,在广东大规模种植后,产生了极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从根本上解决了番木瓜生产受PRSV威胁的问题,从而恢复了番木瓜“岭南佳果”美誉,并供应国内外市场,也满足了食品工业、医药和保健等开发的需要。[2]

相关查询: 转基因 function page.initImgBorder window.page
友情链接: 知道 电影 百科 好搜 问答 微信 值得买 巨便宜 天天特价 洛阳汽车脚垫 女装 女鞋 母婴 内衣 零食 美妆 汽车 油价 郑州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杭州 南京 苏州 武汉 天津 重庆 成都 大连 宁波 济南 西安 石家庄 沈阳 南阳 临沂 邯郸 保定 温州 东莞 洛阳 周口 青岛 徐州 赣州 菏泽 泉州 长春 唐山 商丘 南通 盐城 驻马店 佛山 衡阳 沧州 福州 昆明 无锡 南昌 黄冈 遵义
© 2024 haodianxin 百科 豫ICP备14030218号-3 消耗时间:0.556秒 内存2.8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