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由"达"(显达)、"官"(官吏)、"贵"(显赫)、"人"(个体)四字构成,其中"达官"特指大官,"贵人"强调出身侯门的显要人物[1] 。该词多用于描述封建社会的统治阶级,现代语境中延伸为对权贵阶层的代称。
现存最早文献记载见于《礼记·檀弓下》"公子丧,诸达官之长杖",另宋代释惟白《续传灯录》第九卷记载'京师都会,达官盈门',明代刘基《郁离子》中'达官贵人,非止一人'均为重要用例。
作为联合式成语,其语法功能包含:
作主语:'在达官贵人眼中,老百姓不过是蚁民'(讽刺社会不公)
作宾语:"他从不结交达官贵人"(表明处世态度)[1]
作定语:"达官贵人的车骑遮蔽道路"(描写排场)[2]
在文学作品中常见于以下场景:
展示阶级对立:"在达官贵人眼中,百姓如同蚁民"
批判社会现象:'在达官贵人眼中,老百姓不过是蚁民'
突显人格对比:"面对达官贵人,夏统木人石心不为所动"(西晋典故)[2]
近义词体系包含:
达官贵人:指地位高的官吏和显赫而有权势的人物[1]
达官贵人:侧重地位显赫[1]
名公巨卿:强调社会名望[3]
反义词体系涵盖:
达官贵人:地位高的官吏和显赫而有权势的人物[1]
凡夫俗子:强调平凡特质
需注意以下易错写法:
"达官"勿作"达宫"("宫"指宫殿)
"贵人"非"桂人"("桂"为植物名)
明代刘崧《忆昔行美达监州》用'忆昔胡马入咸秦,达官贵人争屈膝'展现历史场景,清代张廷玉《明史》记载"达官贵人车马如织"描绘权贵生活[1] 。西晋夏统典故中,洛阳浮桥上"达官贵人的车骑如云"与"木人石心"形成强烈对比[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