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平原在构造位置上,处于中国新华夏系第三沉降带——四川盆地西南缘,围陷于龙门山隆起褶皱带和龙泉山、雾中山褶断带之间,北部受绵阳、和兴场旋卷构造制约,具有断陷盆地的特征。[8][9]
●龙门山隆起褶皱带
龙门山隆起褶皱带属华夏系构造体系。是一个褶皱、断裂活动强烈,多期复合、规模巨大的构造带。由一系列北东向隆起,坳陷、单式和复式褶皱,压性、压扭性断裂组成,其中就包括龙门山断裂带。组成地层为元古界一三叠系,并有多期岩浆岩分布,该构造带以安县一灌县断裂带与成都平原西部边缘相邻。[8] 成都平原地质构造示意图
●龙泉山褶皱带与雾中山褶断带
龙泉山褶皱带与雾中山褶断带属新华夏系,第三沉降带之川西褶皱带,位于龙泉山以西,向北东插入龙门山,南西过峨眉山,走向北北东,分为两支,东支将龙泉山褶断带,西支名雾中山褶断带,其间为成都断陷。
龙泉山褶皱带:紧邻成都平原东侧,由一系列北东20-30°展布的褶曲断裂组成。组成地层为侏罗一白垩系,且以龙泉山断裂与成都平原东缘接界。
雾中山褶断带:紧邻成都断陷以西,亦由一系列北东向展布之褶曲、断裂、飞来峰组成。组成地层为三叠系一第三系地层。[8]
●绵阳、合兴场旋卷构造
合兴场旋卷构造位于成都平原北东,德阳、罗江、中江、金堂之间。由东、西帚状构造与被改造了的华夏系构造组成。组成地层为白至系以前的老地层。绵阳环状构造,位于平原北部边缘,占绵阳、盐亭、射洪、中江之间地域。组成地层为上侏罗系至白垩系地层。[8]
●成都(断陷)
成都平原受新华夏系、雾中山褶断带、龙泉山褶皱带夹持,在侏罗一白垩纪沉降的基础上,陷落成为接纳巨厚第四纪松散堆积的断陷盆地,其范围北起安县秀水,南到名山、新津,西起大邑、都江堰、东止成都龙泉驿、金堂。其长轴呈北30-40°东方向延伸,为西陡东缓的不对称凹陷盆地。这一断陷盆地内,形成了一系列北东向延伸的凹陷、隆起,且发育北东向、南北向延伸的隐伏断裂。断陷边缘由系列北东一北北东向褶曲、断裂构成。因此断陷又分为三部分:西部边缘构造;东部边缘构造;中央凹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