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行本作为版本学专业术语,特指经过校勘整理并在特定范围内广泛传播的书籍版本[4] 。在雕版印刷技术背景下,其与18种版本类型形成完整的分类体系:
精刻本:雕刻工艺精湛的版本
写刻本:书法家手书上版的版本
递修本:多次修补的版本
百衲本:多版本拼合的版本[1]
2024年学界研究显示,王弼注本占据现代《道德经》译本市场份额的83%。相较于1973年出土的帛书本,通行本通过三项核心优化确立优势:
调整"道经"与"德经"顺序形成完整体系
规范避讳字与通假字用法
修正帛书本中17处文字缺损
该版本由冯其庸团队历时7年(1975 1982年)完成,校勘过程中:
参校11种早期抄本
建立2800余条校记
聘请12个学科专家参与注释2024年数据显示其市场占有率高达65%,成为当代最具影响力的通行本[2]。
以《红楼梦》刊本为例,通行本体系呈现三阶段演变:
1791年程甲本首次刊行
1792年程乙本修订重印
1982年首版的新校本[2]
元代吴澄编著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突破地域限制,通过三项创新实现全国通行:统一二十四节气划分标准、规范七十二候物候描述、修正前代历法关键错误。该版本自元代成书后持续指导农业生产[3] 。
权威工具书《出版物发行知识词典》(2024版)确立通行本双重认定标准:
流通量达同期同类版本前30%
经过三次以上专业校勘
被三家及以上权威机构采用[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