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是邢台最古老的地名,在甲骨文中就有记载,当时被称作“井”。公元前17世纪,西方姜姓井族顺河水东移,迁徙到冀南的时候,以族名命地为‘井’。邢地土肥水丰,百泉竞流,故称“井方”。 秦朝钜鹿郡
黄帝曾躬耕于邢台干言岗,《诗经·国风》记曰:“出宿于干,饮饯于言”。并亲率邢人开发利用井水,建井田,史称“黄帝凿井,聚民为邑”。后世邢人为了纪念黄帝的凿井筑邑之德,合“井”“邑”二字为一字,这就是“邢”字的起源。黄帝部落与蚩尤部落曾九战于邢台大陆泽,邢台成为华夏族融合的重要地域。尧帝晚年建都邢台柏人城,并于大麓禅位于舜帝,此为中国禅让制的根源。大禹治水于邢台大陆泽。《史记》记曰:“北过逄水,至于大陆(大陆泽)”。
夏代《禹贡》定九州,邢属冀州,冀字下部的“共”字原为古邢字,代表邢地。鲧堤、丹朱墓、尧山、尧台、象城、柏人城、干言岗等华夏先祖的遗迹,至今犹存。
公元前15世纪,商王祖乙迁都于邢,为京畿地,经祖辛、沃甲、祖丁等王,历时百余年。商朝末期邢侯为商朝三公之一,帝辛(即商纣王)于邢台筑沙丘行宫,酒池肉林、长夜之饮,邢侯不堪纣王胡作非为,愤而进谏,被纣王杀死,《帝王世纪》说“邢侯为纣三公,以忠谏被诛。”
公元前1060年,周成王封周公旦第四子姬苴为邢侯,筑邢城,建邢国,统辖邢地,历时四百余年。周襄王十七年(前635年),卫国以反间计灭邢,汉简《孙子兵法》记曰:卫之兴也,卫师比在邢。周襄王二十一年(前631年),晋文公伐卫,邢国归晋,邢为晋国属地。周贞定王十六年(前453年),邢为赵国所属。赵王之子赵襄子曾食采于邢,故有襄国之称(邢襄大地一名之由来)。周烈王四年(前372年),赵成侯据邢,邢为赵国信都。赵武灵王二十年(前307年)赵国大朝信宫五日,发布胡服骑射的国策。赵惠文王四年(前295年)发生沙丘宫变,赵武灵王去世于邢台沙丘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