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奴鲁鲁的名称源于当地夏威夷语,其含义为“屏蔽之湾”。[8] 中国人抵达此地的时间约比欧洲人早半个多世纪,早期来此的人群主要是船员和商人,他们用中国的丝绸、瓷器等物品换取当地盛产的檀香木,因此华人将火奴鲁鲁称作“檀香山”,这一称呼也一直沿用至今。[3]
火奴鲁鲁的人类居住历史可追溯至首批波利尼西亚定居者,他们约在公元300年前后抵达此地。这些早期夏威夷人是技艺精湛的航海家和渔民,凭借星辰导航跨越广袤海域,于山谷与沿海区域定居,进而发展出复杂的农业体系与鱼塘,以此维系生计。瓦胡岛被划分为若干酋长领地,各自由一位酋长统治,成为政治与宗教活动的核心。这一时期的主要文化与宗教遗迹(如神庙),至今仍遍布全岛。[9] 13至14世纪,大批塔希提人迁徙至此,逐渐与当地波利尼西亚人同化。[3]
1776年,英国探险家詹姆斯·库克(JamesCook)航行至瓦胡岛后,夏威夷曾被称作桑威奇群岛(SandwichIs.)。1794年,英国船长威廉·布朗抵达火奴鲁鲁港湾。[3] 1796年,夏威夷群岛领主卡美哈梅哈一世(KamehamehaI)统一群岛,定都瓦胡岛,建立起夏威夷王朝。[10] 19世纪初,火奴鲁鲁因檀香木贸易的繁荣及作为捕鲸基地而逐渐兴起。[11] 19世纪30年代后,亚洲各国移民陆续来此定居,美国与欧洲的捕鲸船及檀香木商人开始在此活动,随后俄、英、法等势力相继介入。1845年,火奴鲁鲁被确立为夏威夷王国的永久首都。[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