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球的主要屈光结构。为透明、呈双凸形扁圆体,无血管、富弹性,包以透明的被囊。晶状体位于虹膜之后,玻璃体之前,其周缘部由晶状体悬器(睫状小带)系于周围的睫状体(眼球血管膜的增厚部分),以固定其位置。晶状体悬器的紧张度受睫状肌的调节,晶状体悬器放松,被囊舒张,晶状体凸度增加;晶状体悬器和被囊紧张则晶状体凸度减小。老年人晶状体的弹性减退,因而对观看远近物体的调节力降低。晶状体浑浊,引起视力障碍,此时瞳孔内呈白色,称白内障。[1]
晶状体由晶状体囊、晶体上皮、晶体纤维和悬韧带组成。
如果晶体由于各种原因造成其部分或全部混浊,则发生白内障。
眼球的主要组成部分。透明,富有弹性,位于虹膜与玻璃体之间。形状和作用与凸透镜相似,能把远近物体的形象,清晰地反映在视网膜上。老年人晶状体弹性减弱,调节能力减退,难以看清近处物体,称为老视。[2]
晶状体是眼球中重要的屈光间质之一。它呈双凸透镜状,前面的曲率半径约10mm,后面的约6mm,富有弹性。晶状体的直径约9mm,厚约4~5mm,前后两面交界处称为赤道部,两面的顶点分别称为晶状体前极、后极。晶状体就像照相机里的镜头一样,对光线有屈光作用,同时也能滤去一部分紫外线,保护视网膜,但它最重要的作用是通过睫状肌的收缩或松弛改变屈光度,使看远或看近时眼球聚光的焦点都能准确地落在视网膜上。晶状体由晶状体囊和晶状体纤维组成。晶状体囊为一透明薄膜,完整地包围在晶状体外面。前囊下有一层上皮细胞,当上皮细胞到达赤道部后,不断伸长、弯曲,移向晶状体内,成为晶状体纤维。晶状体纤维在人一生中不断生长,并将旧的纤维挤向晶状体的中心,并逐渐硬化而成为晶状体核,晶状体核外较新的纤维称为晶状体皮质。因此随着年龄的增长,晶状体核逐渐浓缩、扩大,并失去弹性,这时眼的调节能力就会变差,出现老视。 眼球解剖图
晶状体内没有血管,它所需的营养来自房水,如果房水的代谢出了问题,或晶状体囊受损时,晶状体因缺乏营养而发生混浊,原本透明的晶状体就成为乳白色,而变得不透明,最终影响视力,这就是白内障。如今治疗白内障的方法很多,有一种方法就是干脆把已变得不透明的晶状体拿掉,换上一个人造的晶体,这就是人工晶体植入术。
晶体屈光力是眼的总屈光力的一部分,起到平衡眼屈光力的效果。另外,晶体还提供对不同距离的对焦作用,称为调节。晶体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一系列老化改变,从而影响其弹性和透明度。晶体实质部分包裹在一个弹性囊袋中。晶体悬韧带从囊袋的周边延伸到睫状体,支撑晶体的位置,并通过睫状肌的作用产生小带的张力变化,从而改变晶体表面的曲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