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九登高:chóng jiǔ dēng gāo
旧俗于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以绛囊盛茱萸,登高山,饮菊酒,谓可以避邪免灾。 重九登高
农历九月九日称重九或重阳,亦称秋节、素节等。这一天要登高、饮菊花酒、佩带茱萸,以除灾求寿。这是一个起源较早、影响较为深远的节日。
登高,是古代多种场合或时日中较为常见的习俗,也是重九习俗的核心,重九的登高可以在各种地方条件下进行,登临之处既可以是山峦、城墙,也可以是楼阁、台榭,或者是一些特殊的建筑。
《山海经·大荒西经》说,灵山有巫咸等十巫“从此升降,百药爰在”;《海外西经》说,巫咸国有登葆山,“群巫所从上下也”。
这些群巫登降的山峦,就是神话中著名的昆仑山。《淮南子·地形训》云:“昆仑之丘,或上倍之,是谓凉风之山,登之而不死;或上倍之,是谓悬圃,登之乃灵,能使风雨;或上倍之,乃维上天,登之乃神,是谓太帝之居。”又称,“建木在都广,众帝所自上下”。
原来,昆仑、建木之类都是巫师上达民情、下宣神旨的天梯,汉字“巫”就显示着他们上下登临的情景。而巫应是历史上最早的登高者。
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之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亟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景如其言,举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盖始于此。
汝南的桓景跟随费长房外出求学多年。有一天费长房对他说:“九月九日,你家里会有大灾难,应该赶快离开,叫家里人每人做一个深红色的袋子,装着茱萸,把它扎在手臂上,登到高处喝菊花酒,这个灾祸就可以消除了。桓景依照费长房所说的话去做,与全家人一起登上了高山。晚上回来,看到家里的鸡、狗、牛、羊等一下子全都死了。费长房听说这情况,说:“这(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可以代替(承受灾难)。”如今世上人们在九月九日登高喝菊花酒,妇女带着装茱萸的香荷包,大概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累年:多年
绛:深红色。
囊:口袋。
如:依照。
举:全。
盖:大概。
游学:外出求学。
暴:突然
汝南:古地名,今河南境内。
茱萸:一种落叶乔木。
这仅是传说,农历九月九日登高未必与桓景避难有关。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唐代〕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