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8年,以伊凡·佩特林(Иван Петлин)为正使的俄罗斯使团访问彼时正由明王朝统治下的“大中国城”(Большой китайский город,即北京)。并由此成为中俄之间外交关系的开端。但随后中国因明末农民起义和清朝统一战争而陷入战乱。这段中俄早期接触的历史也在中国长时间不为人知,中俄之间的外交联系也因此陷入了一段时间的搁置。
1653年,俄罗斯沙皇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派遣使节,要求顺治皇帝向其称臣;而顺治要求俄国沙皇前来北京朝贡。1714年俄国东正教北京传道团开始常驻北京,除传道外,兼顾外交。1861年,俄国在北京正式设立公使馆。1887年,清政府在圣彼得堡设立正式驻俄公使馆。1900年参加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妄图霸占中国东北。 共3张 远东恩仇录
自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后,中国陷入军阀混战局面。当时为国际承认的北洋政府总统袁世凯与俄罗斯帝国签订《中俄声明文件》。自此,俄人势力开始入侵外蒙古。孙中山领导的国民政府为成功北伐,1923年,与苏联建立良好关系签订《孙文越飞联合宣言》[27][28][29] ,确立联俄容共政策但确定共产主义并不适合中国。苏联亦派人员协助国民政府组织北伐军。1927年,蒋介石于上海清党(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国民党与共产党关系亦告破裂。苏联特使及一切人员亦被驱逐。1946年根据雅尔塔密约迫使国民党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侵害中国主权,划分势力范围。[4] 共2张 远东恩仇录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1950年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而废除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