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
研究人才和人才观的问题,首先要分析人才的特征。一般而言,人才的本质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有才能;有远见;有较强的开拓、创新能力等等。此外,要研究这些特征如何培养,在这些问题上,不同的人才观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马克思主义人才观是人民性、实践性和现实性的有机统一。在理论和实践的动态统一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人才观,对于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人才观是建立在人民根本利益基础之上的与时俱进的人才观
马克思坚持理论与实际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基础上的统一,并把这一基本精神贯穿到全人类谋解放的全部理论和实践当中,创立了“共产主义”的人才观。
列宁在领导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坚持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自始至终注重对各类人才的培养、选拔和使用,全面论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各种人才的素质要求及其培养和管理措施,从而形成了内容丰富、体系完整的社会主义人才理论,创立了“社会主义”人才观。
毛泽东的人才观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具体实践创造性结合的产物。毛泽东用“为什么人的问题”统帅整个人才观,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探讨人才的培养、选拔和使用的原则与方法,创立了“理论与实际统一”的人才观。
邓小平从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具体实际出发,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反对人才观上的教条主义,把“三个有利于”和“人民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贯穿于人才培养、评价和使用的全过程,创立了“实事求是”的人才观。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根本指针,依此确立新时期人才素质的标准和依据,划分人才的标准和类型,搞好人才的培养、考核、选拔和使用。在此基础上,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创立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四个尊重”的大人才观。
二、科学的人才观是马克思主义人才观在我国新世纪现代化建设中的新发展
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第一,人才是推动科技进步和教育发展的基本力量。当前,知识已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进入生产领域,以高科技为代表的科学技术及作为其载体的人才已成为生产活动中最重要的资源。人力资本与科教兴国密不可分。第二,人才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社会各种资源中,人才是最宝贵最重要的资源。在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中,人才具有不可替代的决定性作用,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最具革命性的推动力量。在当今新的历史条件下,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集聚一大批优秀人才,占领人才高地,更有着十分紧迫的现实意义。第三,人才是党和人民事业兴旺发达的根本大计。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人才越来越成为决定性的因素。拥有优秀人才,拥有尖子人才,拥有强大的人才队伍,成为一个国家实现强国梦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