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川地,秦属巴郡。 共4张 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地图
汉代,归涪陵。
西晋永嘉元年(307)以后,没于夷僚。
隋朝,开皇十九年(599年)置务川县;大业七年(611),置高富县,属明阳郡。
唐代,武德四年(621年)置务川郡于县治,领务川、涪川、扶阳三县,旋即改为务州;贞观四年(630年)改务州为思州;贞观十年(636年)属黔州;贞观十一年(637年)又归属夷州。
宋朝,政和七年(1117),移思州治务川县于此都濡故地,复置务川县;宣和四年(1122),废思州,务川县降为务川城,属彭木县;南宋绍兴二年(1132),复建思州及置务川县。
元代,至元年间,因婺星飞流化石改“务”为“婺”,即婺川县,属思州军民安抚司。
明朝,洪武五年(1372),改隶镇远州;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拨隶思南宣慰司管辖。 务川自治县城
清初,婺川县仍属思南府;光绪十年(1884),于婺川县境增设后坪弹压委员。
民国二年(1913),属黔东道,又分原后坪弹压委员辖地置后坪县;民国十二年(1923),直属于省;民国二十四年(1935),属贵州省第六行政督察区;民国三十年(1941)撤后坪县,后坪辖地分别并入婺川、沿河两县。
1949年,隶属遵义地区;
1959年,国务院批准改婺川县为务川县;
1987年11月,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成立。[4]
截至2023年末,务川县辖3个街道、11个镇、2个乡:丹砂街道、都濡街道、大坪街道、丰乐镇、黄都镇、涪洋镇、镇南镇、砚山镇、浞水镇、茅天镇、柏村镇、泥高镇、分水镇、蕉坝镇、红丝乡、石朝乡。[13] 县人民政府驻丹砂街道。
务川县位于贵州省东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07°30′-108°13′、北纬28°10′-29°05′之间。东与铜仁市的德江县、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相连,西与本市的正安县、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毗邻,南与本市的凤冈县接壤,北与重庆市的武隆区、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交界。县城距遵义市区195千米,距重庆市区250千米。县域南北长125千米,东西宽62千米,总面积2777平方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