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原是法兰克王国加洛林王朝国王,故又称加洛林帝国。法兰克帝国在其存在的三个世纪中成为中欧最重要的国家,它当时是中欧的大国。在它瓦解后它的组成部分逐渐演变成法国、德国和其它一些小国家。统治法兰克帝国的帝王出自墨洛温王朝和卡洛林王朝,查理大帝统治时期它达到了其顶峰。 共3张 查理曼帝国疆域
4世纪初,法兰克人以联邦者的身份定居于罗马帝国境内的高卢东北角。罗马帝国本身的军事力量无法保障其所有边境,因此罗马人允许部分被称为联邦者的友好民族进驻其边境来帮助罗马维持边境。
西罗马帝国开始瓦解时,法兰克人乘机扩展地盘,同时在他们的南边西哥特人也在扩展自己的地盘。一开始,高卢北部的苏瓦松附近还有一个与帝国其它地方隔离,但依然忠于罗马的飞地。
486年(或487年)法兰克人在克洛维一世的带领下占领了这块地方,这样一来,法兰克人的地盘就一直延伸到了卢瓦尔河畔。克洛维本来只不过是众多法兰克小国王中的一个,他接受了依然有作用的罗马管理机构,消灭其它法兰克小王国,建立了一个日耳曼人-罗马人的国家。506年他对阿拉曼尼人作战,507年他击败西哥特人,几乎将西哥特人完全逐出高卢。
在法兰克人扩张过程中,克洛维没收了被杀或逃亡地主的土地,收为王有。克洛维用这些财富得以巩固王权和继续扩张。他成为整个王国最大的地主。通过将他的土地赠送给其他贵族来收买人心,逐渐演化出了采邑制。国王将他的领地有限期地租给手下的人,这样他还解决了管理巨大财产的问题。同时在法兰克王国内几乎没有货币贸易。这是法兰克王国、欧洲早期封建社会的基础。
除采邑制外,天主教教会成为国王的第二根支柱。在克劳蒂尔德的影响下,克洛维皈依基督教。通过他的洗礼(可能于498年,确切时间有争议)他获得了天主教教会的支持。这样一来,法兰克人受到了当地的高卢人和罗马人的支持。这同时标志着高卢古代后期时代的结束和中世纪早期的开始。国王通过遣送信使(伯爵和主教)的方法来使得他的命令得以服从。
511年的帝国大会上,克洛维还得到了法兰克国王可以影响命名主教的权力。同时他试图在整个法兰克王国设立统一的教会法。6世纪初(507年之后)《萨利克法典》被定成。这是一部拉丁语的法兰克民族法律收集。
511年克洛维死后,他的王国被四个儿子瓜分。虽然他的后代不时得以统一整个帝国,但在日耳曼人的传统影响下,帝国往往在帝国父亲死后被分给他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