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农事试验场(1903年-1906年)
1903年(清光绪29年),山东巡抚周馥主持成立济南农桑总会;同年,济南农桑总会在济南城东七里堡创办山东农事试验场[99] 。
山东农事试验场界碑
山东高等农业学堂(1906年-1913年)
1906年2月(清光绪32年),山东巡抚杨士骧在山东农事试验场的基础上创办了山东高等农业学堂;同年9月,学堂建成招生,首届考选120名秀才入学,编为农、林、蚕正科甲班[100] 。
山东巡抚奏报山东高等农业学堂建设情形
山东公立农业专门学校(1913年-1926年)
1913年6月,根据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布的壬子-癸丑学制等教育新规,山东高等农业学堂更名为山东公立农业专门学校,校园面积420亩,有教室、实验室、师生宿舍640余间。后于1922年6月建成学校历史上第一个图书馆[13] 。
山东公立农业专门学校教室
省立山东大学农学院(1926年-1928年)
1926年7月24日,山东省政府决定在济南重建山东大学,由山东公立农业、法政、工业、商业、医学、矿业6所专门学校合并成立[14] ;8月5日,省立山东大学正式成立,学校设文、法、工、农、医五个学院13个系,农学院设农学、林学、蚕学3个系,学制4年[15][58] 。
1928年5月,日本帝国主义借口保护侨民出兵济南,制造了五三惨案,省立山东大学因战乱停办[16] ;8月,国民政府教育部决定在省立山东大学的基础上筹建国立山东大学,由何思源等11人组成国立山东大学筹备委员会,着手筹备工作[16] 。
省立山东大学农学院院长郭宝琳
国立青岛大学农学院(1932年)
1929年6月,国民政府教育部接受蔡元培建议,将省立山东大学的师资和财产迁至青岛,与私立青岛大学合并,组建国立青岛大学[17] 。
1930年9月20日,国立青岛大学开学,设文、理、教育3个学院8个系,在济南设立农事试验场和实习工厂[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