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11月[2] ,柴云振出生于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顾县镇一个贫苦农民家里。7岁时,他的父母贫病交加,为了给他找一条生路,就将他送给大佛乡一位柴姓木匠当儿子。养父年迈,渐渐力不从心。12岁起,柴云振便给人扛长工、当放牛娃,挑起养家糊口的担子[8] 。
1947年春,柴云振被中国国民党青年军二〇三师第二旅抓去当了一名火夫;5个月后,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由于作战勇敢,遇事沉着、有主见,他被提拔为战斗小组长。某次他在执行任务过程中,遭遇中国国民党军队,被俘入狱10个月后逃离归队[8] 。1948年,他被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五军某团参加战斗。1949年4月21日,渡江战役开始,他所在部队作为二野渡江先遣队为全军开路,作为突击队员的他冲锋在前,立下战功,成为渡江作战英雄[6] 。渡江战役结束后,他由团里调到师警卫连,又先后参加了江西、福建及两广的追击战[8] 。
1949年12月,柴云振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10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1951年5月,随部队在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朴达峰执行阻击北上敌军的任务[6] 。在朴达峰阻击战中,柴云振身负重伤,被转送回中国,在地方医院接受救治,与部队失去了联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授予他“一级战斗英雄”并记特等功时,没能找到他本人。1952年4月,柴云振伤愈出院,并办理复员手续回乡务农。此后,他隐功埋名、默默工作,先后担任过农业合作社社长、石灰厂厂长、罗渡公社畜牧站站长、岳池县裕民公社党委副书记等职务[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