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可供一般读者了解汶川地震建筑震害情况,亦可供专业技术人员从事工程抗震设计、学习工程抗震理论知识参考。
王亚勇,1943年9月出生,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原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工程抗震研究所所长,现任院顾问副总工程师。国家工程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和《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主编。
第1章 地震概况
1.1 地震构造
1.2 3.0级以上余震分布
1.3 地震烈度分布
1.4 强震地面运动加速度记录和反应谱
1.5 卫星遥感影像灾情解译
1.6 汶川地震前、后北川县城对比
1.7 汶川地震后的映秀镇
第2章 建筑场地选择
2.1 规范规定
2.2 断裂效应和地面变形
2.3 滑坡
2.4 崩塌
2.5 落石
2.6 泥石流
2.7 地裂
2.8 护坡设计
第3章 地基基础和设备
3.1 规范规定
3.2 采用不同地基基础的建筑破坏情况
3.3 桩基和承台基础梁破坏
3.4 设备支座破坏
3.5 吊塔破坏
第4章 高烈度区建筑破坏特征
4.1 规范规定
4.2 下部倒塌,上部结构轻微破坏,裂缝不开展
4.3 中间层倒塌,下部轻到中度破坏,但不倒塌
4.4 砌体结构墙体单向斜裂缝
第5章 建筑结构整体性
5.1 规范规定
5.2 结构整体倒塌
5.3 砌体结构裂而不倒
第6章 建筑结构规则性
6.1 规范规定
6.2 竖向不规则(退台)
6.3 竖向不规则(挑台)
6.4 平面不规则(切角)
6.5 平面不规则(凹口)
第7章 建筑结构抗震多道防线
7.1 规范规定
7.2 单跨框架结构
7.3 多跨框架结构
7.4 厂房排架柱间支撑和屋架支撑
7.5 框架柱加翼墙
第八章 结构冗余度和连续倒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