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跷源于北方,北方高跷以难度闻名,南方高跷以表演见长。
高淳东坝镇沛桥村的踩高跷最为出名。东坝沛桥踩高跷距今已百年历史,属典型的南派风格。沛桥高跷以两根85厘米左右长的木跷杆做成,中间钉耳,上装踏板。踩跷人将脚置于踏板上,再用绳子将跷杆紧缚于双腿,然后立起即可行走舞蹈。
表演者分别化装成生、旦、净、末、丑诸角,扮演一出出戏文,演出分四场36个曲目,如第一场:桃园结义、三顾茅庐、长板坡、辕门斩子、打渔杀家、摘石榴、施公案、刘海砍樵、打花鼓、解宝,第二场:夜读春秋、三戏白牡丹、补缸、三请樊梨花、秋香送茶、白蛇传、千里送京娘、三岔口、渭水河,第三场:渔翁斗蚌精,第四场:保皇嫂、吕布与貂蝉、借东风、描容扫松、庵堂相会、穆桂英挂帅、种麦子、武家坡、铁弓缘等。
一般高跷队由十几人组成,行走时前面有锣鼓乐开道,通常情况下,踩高跷表演的地点都是事先安排好的,但遇有群众鸣放鞭炮接迎,会立即就地表演。踩跷人在“跷”上手挥着手帕、扇子、渔网等小道具,往返回复,做出种种舞姿,情绪十分热烈。技艺高超者,还能表演出跌扑、翻滚、劈叉等惊险动作。所用跷杆高达丈余,中途休息,可倚着人家的房檐而坐。
2007年,沛桥高跷已被列入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沛桥高跷
沛桥
沛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