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灰口铸铁主要是碳以片状石墨形式析出的铸铁。灰口铸铁应用很广,在各类铸铁的总产量中,灰口铸铁约占80%以上。
灰口铸铁的成分大致范围为:2.5%~4.0%C,1.0%~3.0%Si,0.25%~1.0%Mn,0.05%~0.50%P,0.02%~0.20%S。具有上述成分范围的液体铁水,在进行缓慢冷却凝固时,将发生石墨化,析出片状石墨。其断口的外貌呈暗灰色,故称为灰口铸铁。
普通灰口铸铁的组织是由片状石墨和钢的基体两部分组成的。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石墨呈不连续的片状,或直或弯。其基体则可分为铁素体、铁素体+珠光体、珠光体三种。经孕育处理的灰口铸铁(HT250、HT300、HT350),由于在结晶时,石墨晶核数目增多,石墨片变细,故其显微组织是在细珠光体基体上分布着细小片状石墨。[2]
灰口铸铁的应用主要根据抗拉强度来决定,用于各种外形复杂的铸件。选择铸铁牌号时必须考虑铸件的壁厚和相应的强度值。例如,某铸件的壁厚40mm,要求抗拉强度值为200MPa,此时,应选HT250,而不是HT200。[2]
改善灰口铸铁机械性能的关键,是改善铸铁中石墨片的形状、数量、大小和分布。石墨片越少、越细、越均匀,则铸铁的机械性能越高。生产中采用孕育处理来改善铸铁的性能。孕育处理就是在浇注前向铁水中加入少量的孕育剂(如硅铁)进行孕育处理,使铁水在凝固过程中产生大量的人工晶核,以促进石墨的形核和结晶,从而获得细珠光体基体上分布着少量细小、均匀的石墨片组织。经孕育处理后的铸铁称为孕育铸铁或变质铸铁,其强度、塑性和韧性较普通灰口铸铁高,因此常用作气缸、曲轴、凸轮轴等较重要的零件。[3]
铸铁中的基体组织是决定其力学性能的重要因素。铸铁可通过合金化和热处理的办法强化基体,进一步提高铸铁的力学性能,这一点在球墨铸铁中尤为重要。但热处理并不能改变灰口铸铁中石墨的形态及分布状态,所以利用热处理来提高灰口铸铁性能的效果并不大,通常只进行退火或表面淬火处理。
(1)去应力退火。铸件在冷却过程中由于各部分的收缩和组织转变速度的不同,使铸件内部产生不同程度的内应力,可能导致铸件翘曲和裂纹。为保证尺寸稳定性,防止变形开裂,对一些形状复杂的铸件,如机床床身、气缸等,往往进行去应力退火。其规范一般为:加热温度500~550℃,保温一定时间后,炉冷到150~220℃出炉空冷。
(2)高温退火。铸件冷却时,由于表层及截面较薄处因冷却速度快而易形成白口组织,硬度高难以切削加工。为使自由渗碳体分解,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需将铸件加热至850~950℃,保温2~5h后,随炉冷至600℃,出炉空冷,最终组织为铁素体或铁素体+珠光体基灰铸铁。